快生產時肚子還很小,正常嗎?如果接近預產期肚子還是很小,胎兒可能會太小,以B超評估結果為準。如果胎兒太小,有可能是孕婦的營養攝取不足或胎盤功能不良。不過近年來臺灣營養不足的孕婦很少,大多為營養過剩。一般建議孕期總體重增加10至15公斤以內即可,懷孕后期每個月體重不要超過2至3公斤。孕期總體重好不要增加超過20公斤,以免罹患妊娠糖尿病的機率上升,此外甜食也要少吃。懷孕前比較瘦的人,懷孕后可以增加的體重幅度比較高;反之則較低。 為什么胎兒會太大或太小?基因問題、營養問題、妊娠糖尿病等因素皆可能造成胎兒過大;至于胎兒太小則除了基因問題與營養不良的因素之外,還可能因先天異常所致。糖分是胎兒過大的主因。孕期營養要吃得正確,不是因為「一人吃兩人補」就吃雙倍食物。 每次產檢時都要照B超測量胎兒大小嗎?醫師指出,許多孕婦希望可以經常照B超,其實不要每次產檢時都照,每次B超好間隔4、5周以上再照比較有意義。至于總次數的部分,建議整個孕期大約照4、5次即可。第1次B超建議照的時間點為懷孕初期,用來判斷子宮內或外的懷孕、測量胎心音;第2次B超建議照的時間點為懷孕16周唐氏癥篩檢時;第3次B超則為健保所給付的20周;然后建議懷孕32至34周時再照B超,借以評估胎兒的成長速度是否正常、有沒有生長遲滯的問題。另外孕婦可以自行評估是否要自費照高層次B超。在能力范圍內,建議自費照高層次超音波。照高層次超音波的建議時間為24至26周,此階段胎兒的器官發育得比較成熟。高層次超音波對于評估胎兒大小更加準確;旧铣舨ㄈ杂蟹瓷淠芰康目剂浚贿^能量相當低,原則上很安全。近有醫師在探討「照太多次安全嗎?」不過目前仍未有定論,以防萬一,適量照即可,不每次產檢時都必定照。 羊水太多,看起來肚子比較大羊水太多,子宮會比較大,外觀上肚子也會看起來比較大,亦可能會使子宮壓迫到肺部,導致孕婦呼吸困難(不過這一點因人而異);假如羊水太少則大多沒有癥狀。羊水為胎兒的尿液、細胞分泌物與體液,胎兒會喝進去、然后再解尿,形成一種循環。羊水可以保溫、防撞、避震,就像是胎兒的小型游泳池般。如果羊水太多,可能表示胎兒患有異常疾病,例如:十二指腸發育不好,無法吞咽羊水;如果羊水太少,可能表示胎兒的腎臟有問題,導致喝了羊水卻無法排尿。不過有時候羊水多寡的成因不明,也不表示異常。倘若醫師評估羊水太多或太少,可藉由照高層次B超做進一步檢查。假使羊水太少,可能會影響胎兒發育,醫師會綜合懷孕周數評估是否注射生理食鹽水進肚子子宮,借以增加羊水量;假如羊水太多,則可能引起子宮收縮而導致早產。一旦醫師評估羊水實在太多,可能會慢慢扎針引流出部分羊水,完成后孕婦也要記得平躺休息。倘若羊水多寡的情形不嚴重,就不用積極處理。羊水會隨著孕期的進展而越來越多。根據統計,懷孕36周時,羊水的量多(因為此時母親的血液量多。懷孕時的血漿會增加50%;紅血球則增加30%),然后會逐漸,以便讓胎頭卡進骨盆腔,為生產做準備。懷孕末期的羊水量約為500至700CC。 胎兒太大或太小的影響胎兒太大的影響為嬰兒出生后可能會產生低血糖、或是生產時可能肩難產,要改采剖腹產;胎兒太小則不表示不好,有些較小的胎兒反而受到胎內環境與壓力刺激,促使肺部比較成熟、活力較佳。本身基因不佳或雙胞胎一大一小,都可能使胎兒較小。假使醫師評估子宮內的環境已不適合胎兒居住、懷孕周數已大,可能就會讓胎兒即早出生。 胎兒太大或太小可以做胎內治療嗎?所謂胎內治療系指在子宮內的治療。不過目前很少有醫師做胎內治療,而且治療的范圍有限,通常都是懷雙胞胎時,假如一個過大、一個過小,少數醫師會將雙胞胎血管連通處燒掉,才不會一個胎兒的營養都流到另一個身上。雙胞胎大多為一大一小,不過兩者之間大小不能差異太大。 胎兒太大或太小都要剖腹產?胎兒過大為剖腹產的適應癥,系指4千公克以上的胎兒,健保有給付剖腹產的費用。醫師說明,3千7百、3千8百公克以上雖然也有肩難產的機率,不過可以先嘗試自然產,依產程進展再決定是否改采剖腹產。反之假如胎兒太小,小于1千5百公克也要剖腹產,以免在自然產生產過程中,因擠壓用力而造成腦部出血。 懷男生肚子比較尖,懷女生肚子比較圓?醫師回答,曾有研究根據這種說法做統計,準確率僅約為50%,顯示這種說法缺乏可靠依據,并不科學。懷男生或懷女生,肚子外觀或尖或圓并不。 結論肚子大小并不表示胎兒的大小,要相信醫師的專業評估與超音波的客觀判斷。不過孕婦也不必要求做超音波,醫師會評估適當時機建議孕婦做超音波。如果因為飲食不均衡而導致肚子太大或太小,也要適時警覺,進而改善飲食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