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本網讀者透露,肇慶某陶瓷廠因資金周轉困難,導致員工鬧上勞動部門進行集體討薪,并遭供應商進廠拉原料拉瓷磚抵債,及政府供電部門斷電。
記者電話采訪相關知情人士了解到,該陶瓷廠于2011年投產,主要生產600*600、800*800規格的拋光磚,2011年至2012年,由于拋光磚市場被全拋釉產品擠壓,及各方面原因產品銷量不好,該企業整體運營情況不理想;2013年,該廠把一條產線外包給敦煌明珠,整個企業形式有所好轉,銷量較前二年大有好轉。但不知何故,2013年8月份該廠又由另外一個老板外包生產線。
到今年6月份,該廠產線停窯停產,并告知員工很快即將重新開線;8月份,該廠依舊未把產線開起來,員工開始陸續集合商議,并到工廠討要工資,后把該工廠欠薪事宜上告當地勞動部門。很快,供應商開始找上門去,在協商未果企業無法還款的情況下,供應商陸續到該工廠拉走積壓在工廠的泥沙等陶瓷磚生產所用礦物原料;原料拉完后,該廠供應商被以高出該企業瓷磚產品市場價2塊多元的單價拉磚抵所欠款項。同月25號,因無法支付所欠600多萬電費,該廠全部工業用電被政府供電部門拉閘斷電。據悉,目前該企業與政府部門簽訂合同,承諾所欠員工工資將分月分批次發放給該廠員工。
記者電話采訪了包括鄰近陶瓷廠相關高管在內的知情人士,他們一致認為該企業陷入當下慘狀主要原因為管理混亂。據記者了解,該陶瓷廠一年之內多次成批次更換生產系統主任、主管等生產管理技術人員,由于每換一次生產管理技術人員他們都需要時間了解該廠生產條件和規律,方能在合理的燒成制度和坯釉配方、生產工藝的成熟情況下開展工作,成批次換人導致整個生產系統多個環節癱瘓呈真空狀態,這嚴重破壞了生產穩定性,優等率持續下降,也就直接影響了產品銷量和企業效益。“頻繁更換生產技術管理人員,尤其是成批次更換,這是陶瓷廠產品品質出亂的最大破壞源!”多位陶瓷廠生產技術職業經理人向記者感慨。
此外,該企業管理混亂還表現為人員配置上的冗余及松散。多名熟悉該企業的高管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向記者透露,該廠人員配置相當“充足”,例如一個主任下配置多個主管,一個主管又配置多個班長,這造成該企業用人成本上的壓力,最重要的是主管間、班長間在工作上相互推脫,不能各司其職。由于管理混亂,員工上班睡覺,上班期間回家等現象成為常態。
總結:整個行業大環境不容樂觀,如果陶瓷企業在管理上出現諸如此類管理問題,那么則將陷入內憂外患的危險局面。在整個行業的“戰亂”中,要突出重圍求生存,首先要解決致命的內耗。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決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