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血雨腥風,多年來品牌格局卻相對穩定的中國彩電市場來說,2012年的仲秋國慶黃金周顯得有些特殊,這次黃金周的結果顛覆了過去5年固有的中日韓三足鼎立的行業格局,日系預料中的衰退,以及本土品牌的強勢崛起成為黃金周的主旋律。
中韓巨頭崛起
此前在中國市場表現乏力的韓國三星、LG借助日系衰退獲得了一定的市場份額,不過在行業負增長中保持兩位數以上高速增長的TCL、海信等本土品牌成為了黃金周彩電大戰真正的贏家。
值得注意的是,與此前依靠成本優勢在中低端市場的銷售量突破不同,TCL等本土品牌從9月開始在日系擁有優勢的4K超高清、雙核智能云電視等高端產品領域也獲得了重大突破,據調研公司中怡康數據顯示,TCL已連續9周保持了市場零售量占比第一,并與去年同期相比實現了大幅增長。
顯然在爭奪日系品牌留出的市場空間的戰役中,并非所有的本土品牌都成為了贏家,TCL多媒體中國業務中心總經理楊斌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日系品牌以往是依靠品牌和品質來獲得了部分消費者的認可,要想滿足這部分挑剔的消費者的需求,在品牌美譽度上還有差距的本土品牌需要的就是在新技術應用和硬件等領域具有引領技術趨勢的能力。”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前,雖然三星、LG等通過液晶產業全產業鏈布局已經趕超索尼等日系品牌,但是日系品牌依然在全球液晶電視產業占據超過40%的市場份額,然而2008年金融危機后日元過去四年持續升值超過40%,重創了日本的消費電子行業,索尼電視業務已經連續8年虧損,而曾經的液晶之父夏普也由于電視和面板業務的虧損而遭遇前所未有的財務危機。
從全球彩電市場的格局來看,過去的4年是三星等韓國品牌全面奪取液晶產業控制權的四年,也是中國本土品牌在本土鎖定7成份額同時在全球新興市場嶄露頭角的4年,同時更是日系品牌逐步陷落的4年。
日系雪上加霜
然而禍不單行,對于一直希望以輕資產、降低成本等方式走出困境的日系品牌來說,日元兌換價格居高不下,以及日本大地震、泰國洪水等意外事件的不斷發生,讓日系品牌遭遇前所未有的運營虧損和壓力。
按照索尼前CEO斯金格的說法,日系品牌遇到的困難是自身難以克服的。但即便如此,對于依然有接近兩位數增長的中國市場,無論是夏普,還是索尼都不愿意放棄,在2012年4月夏普、索尼和松下三大日系巨頭集體換帥時都將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作為其重新崛起的基石。
然而從今年7月開始的釣魚島事件的升級再次重創了本來希望在中國市場有所為的日系品牌,而剛剛結束的黃金周,對于夏普、索尼等日系品牌無疑是場災難,來自第三方調研機構奧維咨詢的最新數據顯示,日系品牌的整體下滑幅度超過40%,其中日系品牌銷量最大的夏普同比下滑幅度更是超過50%,索尼也有40%以上的下滑。
帕勒咨詢資深董事羅清啟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對于將中國市場作為最重要的海外市場運營的日系品牌來說,中國市場的陷落顯然將成為壓倒其在全球彩電行業布局的最后一根稻草。
市場調研公司的最新數據顯示,9月夏普、索尼的市場占有率都滑落到5%以下,而整個日系品牌在黃金周的占有率額之和還不如TCL一家企業。
更為重要的是,從未來看日系品牌在中國市場也很難有反攻的機會,一方面釣魚島事件依然沒有緩解的跡象,中國市場對日系品牌的抵制依然存在,另一方面日本消費電子巨頭的虧損依然在繼續,這讓其在中國市場也無力發動攻勢。
“釣魚島事件只是加速了日系品牌的衰落,其實從全球彩電產業格局變遷來看,從飛利浦等歐美巨頭的衰落,到日系品牌接二連三的退出市場,全球彩電市場正在成為中韓品牌對壘的全新格局,長遠來看,掌握產業鏈后發優勢的中國品牌將成為彩電行業的翹楚。”羅清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