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四開門的紅木衣柜,市場價格從4000元到3萬元甚至10萬元不等……都是“紅木”,價格差距為何如此之大?導購員都說自己的家具是用料考究的“實木”,但究竟又有幾成是真正的實木呢?吉盛偉邦之類的高檔家具賣場,號稱家具都是全進口的,一張床一個沙發,動輒十萬幾十萬,高價的背后,是不是有“達芬奇家具”之類貓膩? 又到家具銷售旺季,本報頻頻接到讀者類似反映。于是,記者展開調查。
鐵木、硬木仿冒紅木
動輒上萬元的紅木家具,放在家中既保值又有面子。然而,真正能做到全紅木的家具卻不是很多。目前市場上仿冒紅木的有兩種,一種是用鐵木,另一種則是硬木。所謂鐵木是一種較堅硬的木材,相當沉,在制作成家具后,使許多根據分量和堅硬來辨別紅木家具的消費者很難識別。鐵木一般用在移動集裝箱的枕木,即使集裝箱壓在上面,也不會有任何變形。至于硬木,主要就是顏色很相似。硬木一般會被作為填充木,放在材質中間,然后再在外面包上紅木皮。
傳統意義上的紅木,除中國本土出產外,還來自印度、馬來西亞、印尼等周邊地區。而現在,很多木料都產于歐洲、非洲,這些木料雖然與中國傳統的紅木木種一樣,但在質量、結構、時間上差別很大,價格也就不可同日而語。
也有些商家在取名上“下工夫”。比如,以紅檀、黑檀之類的稱謂來冒充紅木,而在國家標準規定中,只有8類商品才可稱紅木:紫檀木類、花梨木類、香枝木類、黑酸枝類、紅酸枝木類、烏木類、條紋烏木類、雞翅木類。
“實木家具”是“實木皮”
不光是昂貴的紅木家具暗藏貓膩,一些所謂的“實木家具”也并非完全采用實木。據讀者何先生反映,他曾購買一套“實木家具”,搬運過程中不慎蹭掉邊角,結果大吃一驚:“里子”與“面子”大不相同,“里子”并非實木,而是中纖板實木貼面。
“所謂實木家具可不光是大家以為的純實木做成的家具,商家口中的‘實木家具’至少包括三種:全實木、實木以及實木貼面。”業內人士表示,現在的家具一旦沾上“實木”二字,價格立即飆升。
記者來到吉盛偉邦虹橋店,在一個號稱“實木家具”、“德國進口”的商家看到,銷售人員對商品的標注只簡單說明了“實木”,至于是全實木、實木,還是實木貼面,他們并不清楚。當問起實木在家具材質中占多少比重,更是一問三不知。
據了解,個別商家在標注時,往往只簡單地將主材標注為“實木”,而他們所謂的“主材”只包括家具的主框架、主面板。但如果這樣的話,一件家具70%以上的材料都是輔材了。而根據《木家具通用技術條件》規定,家具主材包括90%以上的材料。商家推銷時避重就輕,將家具身上最名貴的木材當做這件家具的原料介紹,混淆視聽。
洋家具其實“中國造”
一些所謂的高檔家具商場,比如吉盛偉邦,都銷售全進口家具。在某銷售進口家具的商場內,記者看到,銷售的一張標明是“原裝進口自德國”的床,造型是德國設計師設計的,但組裝床的一些配件是從德國進口的;床墊、床架等都是在中國國內生產和組裝的。像這類不是整體的家具都是進口,組裝是在國內完成的所謂“洋家具”,都被貼上“全進口”的標簽。
目前,市場上較為常見的進口家具“造假”手段,通常有三種:一是國內企業低價購買國外已倒閉或瀕臨倒閉的“洋品牌”,再回國內進行大肆炒作,將其打造成“國際品牌”;另一種是在國外注冊一新品牌,再經上述過程,一樣可造出“知名品牌”;第三種,則是先將國內生產的家具出口到國外,再重新進口到大陸銷售。
【相關鏈接】
紅木家具有何貓膩
紅木樹種生長周期長、資源稀缺,向來被視為高檔木材。近年來,紅木原料和紅木家具的價格更是節節攀升,紅木家具市場魚龍混雜,普通消費者難辨真假,不少消費者上當受騙。
貓膩一瞞天過海
根據相關標準,紅木家具銷售標簽應包括:產品名稱、規格型號、產地、生產廠的廠名、主料、輔料、漆質、質量等級、產品標準編號、配套件數、計價單位、銷售價格。
不過,很多商家對標準規定的內容少標或不標。一些品牌紅木家具,標簽不僅缺少生產廠名、質量等級、漆質等信息,甚至連最基本的材質都沒有說明。還有的雖然在銷售標簽上標注了產品名稱、主要材質、單位、產地和價格,但缺少質量等級、配套件數等基本信息。
貓膩二以次充好
紅木家具即使是同類木材,由于具體材種和產地不同,價格也有較大差異。如紅酸枝木類中的“絨毛黃檀”和“交趾黃檀”,前者主要產自南美洲,后者主要產自東南亞中南半島,由于生長環境和材種的不同,材色方面有所差異,像絨毛黃檀大多帶黃色,而交趾黃檀材色方面比較厚重,為紫紅褐或暗紅褐。
定制紅木家具不宜心急
有讀者反映,在家具城看中品牌紅木家具,無奈往往需要等待三四個月才能交貨。殊不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一些商鋪承諾的短時間交貨,往往存在貓膩。
讀者周先生告訴記者,由于家里正在采購家具,他又對紅木家具情有獨鐘,可在家具城逛了大半天,要不是現貨,一旦需要定制,就得等。商家承諾一定周期內生產交貨,但這個周期往往在三個月以上。
對此,業內人士稱,如果一兩個月就交貨的話,其中必有貓膩。正是有些不良商家利用消費者買東西都希望越快享受到越好的心態,承諾提供定做家具的“快速通道”,來吸引消費者下訂單,其實很多情況下這是一種欺騙的行為。
據了解,一套真正有質量保證的紅木家具,單備料工序就要經過挑料、選料、烘干等環節,這幾個環節要花上一兩個月的時間。再加上生產等諸多工序,在很順利的情況下,沒有三四個月周期基本做不出成品家具來。與之相反的是,那些能夠盡快出貨的商家,一般都是收購小廠家的沒有質量保證的現貨冒充本品牌的產品;或者直接把訂單交給無生產資質、無質量保證的小作坊、小工廠代工。這些小工廠沒有烘干、干燥設備,有時候直接用濕木制作,然后上漆掩蓋木材本質。這樣一來,問題可想而知。
業內人士解釋,對于價格不菲的紅木家具,應驗了一句老話:慢工出細活,等待時間和商品質量保障是成正比的。
【溫馨提醒】
一聞氣味
現在市場上銷售的木家具,除了全實木家具外,多數都有人造板部件。因此在選購時特別要聞氣味。如果使人流眼淚、打噴嚏,說明家具的甲醛釋放量比較高,可能有問題,不要去購買。
二看報告
消費者向經銷商索取質量檢驗報告,看看家具的甲醛釋放量是否在標準允許的范圍里。國家標準《室內裝飾裝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質限量》規定,木家具中甲醛釋放量每升不得大于1.5毫克,如選購的木家具甲醛超標就不要購買。
三觀品相
老紅木家具的銅活件如果是原配的,應該被手摩挲了幾十年甚至幾百年。銅活件包括面頁、合頁、鉸鏈、拉手、包角、鑲條、鎖面等,有些材質較好的家具還會選用白銅打造,時間長了會泛出幽幽的銀光。
有些銅活件上會鏨出各種圖案,有動物、花卉、吉祥字符等,工藝之精,是今天的銅匠很難仿得像的。
官方解疑
工商消保委聯合開展檢查
2011年發生的“達芬奇”
事件,暴露出家具市場存在的標識標注不規范、廣告宣傳有誤導、產品質量不合格等違法違規問題,甚至引發了消費者對于家具行業的信任危機。對家具行業紅木不“紅”、實木不“實”、洋木不“洋”等現象,上海市工商局和市消保委整合各方力量,聯手開展監督檢查。
工商部門主要查四個方面:一是產品的標識標注是否完整準確(包括產地、材質、生產者以及產品合格證等信息);二是國家強制性標準《產品使用說明書》的執行情況;三是產品進貨來源的合法性(進貨憑證或進關單);四是經營主體是否合法。
消保委主要查:家具標識標注、家具商場的銅獎牌、《家具使用說明書》、《家具買賣合同》使用情況以及營業員持證上崗情況。
據統計,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2488人次,檢查相關經營者4750戶,相關市場188個,取締無照經營99戶,發現存在問題的經營戶255戶,查處違法案件75件。消保委對嚴重侵犯消費者的事例予以披露,發布消費警示,并在家具行業內予以通報。對于涉嫌欺詐消費、廣告夸大失實的案例移交工商部門依法查處。
市工商局和市消保委還提醒消費者,在選購家具的時候,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仔細查看和詢問家具的標識標注和有關信息,如名稱、規格、等級、材質、產地、生產者等;要求銷售商提供產品說明書,了解家具的有關材質特性和正確使用方法。
2.查看家具質量合格證明、質量檢測報告;如標明進口家具的,可以要求銷售商提供海關報關單、檢驗檢疫證明、授權代理證明等有效證明材料。
3.留意銷售商在銷售過程中故意夸大產品等級或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主動要求使用《上海市家具買賣合同示范文本》和《上海市家具定作合同示范文本》! 4.妥善保存相關憑證。如果遭遇侵權行為,要及時向工商部門和消保委申(投)訴,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鐵木、硬木仿冒紅木
動輒上萬元的紅木家具,放在家中既保值又有面子。然而,真正能做到全紅木的家具卻不是很多。目前市場上仿冒紅木的有兩種,一種是用鐵木,另一種則是硬木。所謂鐵木是一種較堅硬的木材,相當沉,在制作成家具后,使許多根據分量和堅硬來辨別紅木家具的消費者很難識別。鐵木一般用在移動集裝箱的枕木,即使集裝箱壓在上面,也不會有任何變形。至于硬木,主要就是顏色很相似。硬木一般會被作為填充木,放在材質中間,然后再在外面包上紅木皮。
傳統意義上的紅木,除中國本土出產外,還來自印度、馬來西亞、印尼等周邊地區。而現在,很多木料都產于歐洲、非洲,這些木料雖然與中國傳統的紅木木種一樣,但在質量、結構、時間上差別很大,價格也就不可同日而語。
也有些商家在取名上“下工夫”。比如,以紅檀、黑檀之類的稱謂來冒充紅木,而在國家標準規定中,只有8類商品才可稱紅木:紫檀木類、花梨木類、香枝木類、黑酸枝類、紅酸枝木類、烏木類、條紋烏木類、雞翅木類。
“實木家具”是“實木皮”
不光是昂貴的紅木家具暗藏貓膩,一些所謂的“實木家具”也并非完全采用實木。據讀者何先生反映,他曾購買一套“實木家具”,搬運過程中不慎蹭掉邊角,結果大吃一驚:“里子”與“面子”大不相同,“里子”并非實木,而是中纖板實木貼面。
“所謂實木家具可不光是大家以為的純實木做成的家具,商家口中的‘實木家具’至少包括三種:全實木、實木以及實木貼面。”業內人士表示,現在的家具一旦沾上“實木”二字,價格立即飆升。
記者來到吉盛偉邦虹橋店,在一個號稱“實木家具”、“德國進口”的商家看到,銷售人員對商品的標注只簡單說明了“實木”,至于是全實木、實木,還是實木貼面,他們并不清楚。當問起實木在家具材質中占多少比重,更是一問三不知。
據了解,個別商家在標注時,往往只簡單地將主材標注為“實木”,而他們所謂的“主材”只包括家具的主框架、主面板。但如果這樣的話,一件家具70%以上的材料都是輔材了。而根據《木家具通用技術條件》規定,家具主材包括90%以上的材料。商家推銷時避重就輕,將家具身上最名貴的木材當做這件家具的原料介紹,混淆視聽。
洋家具其實“中國造”
一些所謂的高檔家具商場,比如吉盛偉邦,都銷售全進口家具。在某銷售進口家具的商場內,記者看到,銷售的一張標明是“原裝進口自德國”的床,造型是德國設計師設計的,但組裝床的一些配件是從德國進口的;床墊、床架等都是在中國國內生產和組裝的。像這類不是整體的家具都是進口,組裝是在國內完成的所謂“洋家具”,都被貼上“全進口”的標簽。
目前,市場上較為常見的進口家具“造假”手段,通常有三種:一是國內企業低價購買國外已倒閉或瀕臨倒閉的“洋品牌”,再回國內進行大肆炒作,將其打造成“國際品牌”;另一種是在國外注冊一新品牌,再經上述過程,一樣可造出“知名品牌”;第三種,則是先將國內生產的家具出口到國外,再重新進口到大陸銷售。
【相關鏈接】
紅木家具有何貓膩
紅木樹種生長周期長、資源稀缺,向來被視為高檔木材。近年來,紅木原料和紅木家具的價格更是節節攀升,紅木家具市場魚龍混雜,普通消費者難辨真假,不少消費者上當受騙。
貓膩一瞞天過海
根據相關標準,紅木家具銷售標簽應包括:產品名稱、規格型號、產地、生產廠的廠名、主料、輔料、漆質、質量等級、產品標準編號、配套件數、計價單位、銷售價格。
不過,很多商家對標準規定的內容少標或不標。一些品牌紅木家具,標簽不僅缺少生產廠名、質量等級、漆質等信息,甚至連最基本的材質都沒有說明。還有的雖然在銷售標簽上標注了產品名稱、主要材質、單位、產地和價格,但缺少質量等級、配套件數等基本信息。
貓膩二以次充好
紅木家具即使是同類木材,由于具體材種和產地不同,價格也有較大差異。如紅酸枝木類中的“絨毛黃檀”和“交趾黃檀”,前者主要產自南美洲,后者主要產自東南亞中南半島,由于生長環境和材種的不同,材色方面有所差異,像絨毛黃檀大多帶黃色,而交趾黃檀材色方面比較厚重,為紫紅褐或暗紅褐。
定制紅木家具不宜心急
有讀者反映,在家具城看中品牌紅木家具,無奈往往需要等待三四個月才能交貨。殊不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一些商鋪承諾的短時間交貨,往往存在貓膩。
讀者周先生告訴記者,由于家里正在采購家具,他又對紅木家具情有獨鐘,可在家具城逛了大半天,要不是現貨,一旦需要定制,就得等。商家承諾一定周期內生產交貨,但這個周期往往在三個月以上。
對此,業內人士稱,如果一兩個月就交貨的話,其中必有貓膩。正是有些不良商家利用消費者買東西都希望越快享受到越好的心態,承諾提供定做家具的“快速通道”,來吸引消費者下訂單,其實很多情況下這是一種欺騙的行為。
據了解,一套真正有質量保證的紅木家具,單備料工序就要經過挑料、選料、烘干等環節,這幾個環節要花上一兩個月的時間。再加上生產等諸多工序,在很順利的情況下,沒有三四個月周期基本做不出成品家具來。與之相反的是,那些能夠盡快出貨的商家,一般都是收購小廠家的沒有質量保證的現貨冒充本品牌的產品;或者直接把訂單交給無生產資質、無質量保證的小作坊、小工廠代工。這些小工廠沒有烘干、干燥設備,有時候直接用濕木制作,然后上漆掩蓋木材本質。這樣一來,問題可想而知。
業內人士解釋,對于價格不菲的紅木家具,應驗了一句老話:慢工出細活,等待時間和商品質量保障是成正比的。
【溫馨提醒】
一聞氣味
現在市場上銷售的木家具,除了全實木家具外,多數都有人造板部件。因此在選購時特別要聞氣味。如果使人流眼淚、打噴嚏,說明家具的甲醛釋放量比較高,可能有問題,不要去購買。
二看報告
消費者向經銷商索取質量檢驗報告,看看家具的甲醛釋放量是否在標準允許的范圍里。國家標準《室內裝飾裝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質限量》規定,木家具中甲醛釋放量每升不得大于1.5毫克,如選購的木家具甲醛超標就不要購買。
三觀品相
老紅木家具的銅活件如果是原配的,應該被手摩挲了幾十年甚至幾百年。銅活件包括面頁、合頁、鉸鏈、拉手、包角、鑲條、鎖面等,有些材質較好的家具還會選用白銅打造,時間長了會泛出幽幽的銀光。
有些銅活件上會鏨出各種圖案,有動物、花卉、吉祥字符等,工藝之精,是今天的銅匠很難仿得像的。
官方解疑
工商消保委聯合開展檢查
2011年發生的“達芬奇”
事件,暴露出家具市場存在的標識標注不規范、廣告宣傳有誤導、產品質量不合格等違法違規問題,甚至引發了消費者對于家具行業的信任危機。對家具行業紅木不“紅”、實木不“實”、洋木不“洋”等現象,上海市工商局和市消保委整合各方力量,聯手開展監督檢查。
工商部門主要查四個方面:一是產品的標識標注是否完整準確(包括產地、材質、生產者以及產品合格證等信息);二是國家強制性標準《產品使用說明書》的執行情況;三是產品進貨來源的合法性(進貨憑證或進關單);四是經營主體是否合法。
消保委主要查:家具標識標注、家具商場的銅獎牌、《家具使用說明書》、《家具買賣合同》使用情況以及營業員持證上崗情況。
據統計,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2488人次,檢查相關經營者4750戶,相關市場188個,取締無照經營99戶,發現存在問題的經營戶255戶,查處違法案件75件。消保委對嚴重侵犯消費者的事例予以披露,發布消費警示,并在家具行業內予以通報。對于涉嫌欺詐消費、廣告夸大失實的案例移交工商部門依法查處。
市工商局和市消保委還提醒消費者,在選購家具的時候,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仔細查看和詢問家具的標識標注和有關信息,如名稱、規格、等級、材質、產地、生產者等;要求銷售商提供產品說明書,了解家具的有關材質特性和正確使用方法。
2.查看家具質量合格證明、質量檢測報告;如標明進口家具的,可以要求銷售商提供海關報關單、檢驗檢疫證明、授權代理證明等有效證明材料。
3.留意銷售商在銷售過程中故意夸大產品等級或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主動要求使用《上海市家具買賣合同示范文本》和《上海市家具定作合同示范文本》! 4.妥善保存相關憑證。如果遭遇侵權行為,要及時向工商部門和消保委申(投)訴,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