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熬,這個詞匯現在成了京城家居從業者的口頭禪。據了解,入秋以來,北京家居市場一直沒有熱起來,十一黃金周期間,新浪家居記者走訪了多家賣場打探到,客流量雖較平日相比略有提升,但客流和實際銷量讓人略顯失望,與去年同期相比有明顯下降。
據了解,家居市場低迷的現象不只是北京市場,在樓市限購、成本高企、賣場擴張加速和租金不減反漲的三大因素影響下,全國家居建材市場普遍感受了“寒意”。業內人士表示,面對這三大困境,未來長時間內,家居市場可能迎來市場的低谷期,市場的曲線變化將明顯加快,家居行業也將告別毛利高的優勢,或將全面步入微利時代。
困境1:樓市限購 市場需求源頭收窄
家居建材是房地產行業的下游產業,房地產政策調控嚴厲,使得新房成交數量銳減,這對家居市場造成的殺傷是最為明顯的。
十一幾天,雖然促銷聲勢不小,但記者跑了幾家賣場發現,人氣普遍不是很足,前來購買顧客并不多,場面有點冷清,似乎不見傳統的金九銀十裝修旺季的熱鬧景象。在采訪中,不少前來逛賣場的消費者表示,只是利用假期時間逛逛賣場,并非奔著優惠而來,因此也不著急下單訂購。記者粗算了一下,即使算上逛而不買的人,也只不過相當于平時周末客流量。
北京依諾維紳家具有限公司總裁楊建偉表示,十一期間也去了家具城看看,有幾個差異化的事情正在發生:“一是家具城開始差異化,好的不錯,不好的特別差;二是品牌差異化加大,好的企業銷售還是可以,可以維持去年同期的營業額,但是差的就差的可憐了”。楊建偉也因此感嘆,大家都賺錢的日子過去了!
困境2:成本高 家居步入微利時代
國慶期間,記者走訪了京城各大家居賣場,店員普遍反映,現在品牌都在漲價,他們自己能賺到的已經很少了。這也印證了業內專家告訴記者的,家居行業已進入微利時代。志邦櫥柜北京分公司總經理閔智表示,櫥柜行業現在有20%~30%的虧損,還不算虧損嚴重的,利潤比原來下降了10%~20%。“另外,家居行業一般是一年兩次提價,志邦櫥柜在10月中旬后就要提價了”閔智告訴記者。
記者在采訪中,對于微利時代的降臨,幾乎所有受訪的業內人士都一致認為,微利時代的來臨意味著一場洗牌活動即將來臨。“家居行業競爭激烈,水平參差不齊,市場保有量下降,十一期間,很多一線品牌率先降價,志邦櫥柜也跟著‘被降價’了,原因是別家都降價了,你也只能跟著降了,消費者形成了一個不促不銷的現象。”閔智很肯定地告訴記者。
閔智透露,志邦櫥柜國慶期間的銷量超額完成任務了,從這一現象能看出家居市場的現狀是,消費者更加注重品質和服務了。在家居市場利潤稀薄的的情況下,很多中小企業生存陷入困境,行業必將重新洗牌。閔智表示,營銷就成為各個品牌的主旋律,用一個字來形容就是“搶”,搶市場,搶份額。
困境3:渠道投入加大 經銷商賺錢難
在采訪過程中,讓記者感受最深的是在整個家具產業鏈中,群體最大但是實力最弱的就是各級經銷商,家具行業的洗牌,可能最先在經銷商中出現。不少建材經銷商向記者表示,高額的店面租金,使家居建材產品的成本增大,給他們帶來了極大的生存壓力。閔智表示,經銷商處境艱難原因之一就是賣場租金居高不下,同時快速擴張,導致了賣場不搞活動沒有人,搞活動經銷商虧本,對經銷商來說怎么做都是虧。
記者近日走訪京城各大家居賣場發現,已經有不少經銷商連續虧損超過半年,不得不轉讓店面或停業應對市場危機。京城某家居大賣場經營床墊的銷售員告訴記者,她家店面有180平方米,租金每月每平方米約340元。該女士說,每年的租金大約占一年銷售額的30%。她說:“租金已經非常高了,而且每年還會繼續上漲,對廠家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負擔。”她坦率地表示:“租金漲了,產品自然就要漲價,租金是影響家具價格的重要因素。”
中國家具銷售商聯合會發起人及首屆會長,蘇州亞博家藝連鎖有限公司董事長楊亞中告訴記者,家居經銷商目前出現了倒掛現象,夸張點說,80%虧損,20%掙錢。出現這一現象主要是銷售渠道平臺單一,賣場租金居高不下和不斷擴張。經銷商日子不好過實際是里面失去了平衡,也就是說業態失去了平衡。從前賣場少,品牌少,招商少,租金自然就低,經銷商的利潤也就很高。而現在由于開賣場的門坎低,導致賣場不斷擴張,租金不斷上漲,經銷商自然就沒有利潤可言了。楊亞中給記者算了一筆帳,經銷商要支付20%的租金、10%的運輸、7~10的裝修、5%的人員工資,還不包括稅收、財務、管理等費用,在目前這種市場條件下,要達到滿意的銷售額實際上并不容易。有時候為了達到銷售額,只能削薄利潤低價出售,但即使這樣也一樣虧損。(文/新浪家居 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