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初的無序、無規模到如今的有序、規;殡S中國經濟的發展及房地產業的興盛,中國地板已走過近30年的風雨歷程,曾被奉為奢侈品的木地板,如今也已成為普通家庭必不可少的裝修建材。不僅是最早被國人所知的實木地板、后來為國人所接受的強化地板,如今,一直都以出口外銷為主、風行歐美市場的三層實木復合地板、竹地板也開始在全國鋪開市場。
地板品類的豐富、地板產業鏈的完善、市場影響力的強大,顯然已無法依靠企業單打獨斗來實現。于是,“區域特色經濟”、“抱團”發展的現象也成為國內地板產業的一大特色。憑借靈活機制和強烈的市場競爭意識,這些或聚集在市、或聚集在鄉或聚集在鎮的產業集群,已形成相當規模。就以木地板大類來看,全國范圍內,從北到南已經形成了多個產業集群。
2008年12月,2009年4月,我們分別走訪了位于南潯的常州橫林中國強化地板之都,位于南潯的中國實木地板之都。
[獨家:中國強化地板之都生存報告 全景透視橫林地板企業生存現狀]
據2010年4月舉行的南潯[相關鏈接] 木地板產業發展大會上,湖州市經委副主任朱延林所作報告顯示,2009年,南潯地板產業集群實現木地板產值89.30億元,占全區木業企業的19%,實現利稅7.35億元,占全區木業企業23.3%,實繳稅收1.77億元。而據橫林鎮鎮黨委書記許岳興在2010世界地板大會上所作發言顯示,至2009年底,橫林[相關鏈接]地板集群內已擁有終端企業175家,配套企業229家,強化木地板年生產能力超過1.8億m2,集群總產銷78.5億元,占到全鎮總銷售收入的46%,當年出口達3.78億美元,出口量約占全國同類產品出口總量的60%以上。顯然,這兩個地板產業集群雖然起步不是最早,也沒有廣袤的林業資源,但依托地處長三角洲經濟發達地區、基礎設施良好、交通便利的經濟環境優勢,以及由來已久的商業氛圍,已成為如今中國地板強勢發展集群區。
此外,隨著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召開,以及哥本哈根會議帶來的低碳環保理念,也為中國竹地板之都——安吉地板產業集群進軍國內市場帶來契機。布設在世博園區的竹道、竹建筑、竹飾品……第一次讓國人全面了解了竹地板的風貌。另外,廣東的大自然地板、生活家地板、宜華木業、新綠洲;四川的升達木業,以及上海一批本土地板企業也都在以各自特色,或走創新營銷路線,或走設計路線,或走精品路線,期待打造地板產業集群的神話。
而在歷覽這些后起之秀種種動向之時,我們不禁也將目光轉向國內實木地板同時也是三層實木與多層實木復合地板發源地——東北地板產業集群。
80年代,借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東北人依托廣袤的森林資源,發展壯大了一批知名的實木加工企業。先有金橋木業在全國打出三層實木復合地板品牌,開啟東北地板產業集群新格局,其后,包括麗美堅、森林山、金鷹艾格等在內的一批三層實木復合地板生產企業脫穎而出。如今,東北已發展為國內三層實木復合地板產業和制造重地。據有關數據統計,2006年白山市復合地板生產能力已達640萬平方米,完成出口6896萬美元,占吉林省復合地板出口的70%。另外,由于三層實木復合地板倡導的是歐洲環保理念,作為歐洲生活方式的發源地,當時該集群企業大都采用了歐洲技術。但相對常州、南潯、廣東這些地處經濟發達地區的地板產業集群的活躍度,地處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東北地板產業集群,一直以來在整個國內地板業界卻顯得有些低調。
近年來,由于全球市場環境變化,三層實木地板開始轉投國內市場,自去年以來,我們不斷看到有關三層實木復合地板企業的各種新舉動,包括企業聯盟、實木復合地板地體驗節,以及全國地板店員大賽……低碳的環保理念的盛行更為三層實木復合地板提供了絕佳的發展良機。
一個地板老產業區正在煥發她全新的活力。未來的路究竟有多寬,企業家們的理想如何實現?
2010年8月,讓我們一同北上,一探這中國木地板的發源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