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牌機成主流 高能耗庫存機滿天飛現在中標下鄉的空調品牌和機型數量還很少,沒形成氣候,最根本的是中標空調的利潤空間不大,不如賣一些非中標空調賺錢。
”安徽的一位家電經銷商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這樣說。
湖北的一位空調經銷商說得更坦率,“我們這里農村市場賣的空調90%以上都是非中標產品,你想,去年倉庫里積壓的大量產品都沒有消化完,我們哪有流動資金進新貨?”
來自商務部家電下鄉信息管理系統的銷售數據印證了經銷商們的說法:現階段,在空調、冰箱、洗衣機、彩電等大型家電下鄉產品中,空調的銷量最少。有的省市自空調下鄉啟動以來,全省的空調銷量 不足10臺,許多縣城的空調銷量竟然為零。
其實,許多空調企業早在6年前就主動“下鄉”,開辟農村市場,如今有“家電下鄉”政策助推,空調下鄉理應紅紅火火才是,理論與現實出現巨大反差,原因何在?
“買中標產品拿補貼麻煩,非中標空調價格 更價格實惠 ,換成你,買哪個?”上述湖北空調經銷商反問記者。
對于從5月1日起開始實行的新頒布的《家電下鄉操作細則》,該商家表示還沒有接到上面的調整通知,“即便如此,農民購買中標家電的補貼手續仍要齊全,而且最快也得15天,補貼才能到農民的銀行卡上!
“農民對空調品牌的認知度并不高,所以一些雜牌機在很多地方是主流品牌。再說了,這些雜牌機給商家的利潤高過大品牌兩成,我們當然也愿意賣。”
不僅雜牌機以利潤拉攏商家,一些中標企業也以利潤為手段,鼓勵商家銷售非中標產品。上述安徽家電經銷商就透露,一些企業在給經銷商的銷售政策中,對中標空調和非中標空調采取了不同的價格策略,算下來還是賣非中標空調更劃算。
某些品牌企業做出上述舉動并不奇怪,研究一下空調行業自去年以來的形勢就能找出原因。從去年三季度開始,空調市場需求大幅度下滑,引發行業出現了近千萬套庫存,而且大部分產品均為5級低能效空調;另一方面,原材料急劇下跌引發庫存大幅貶值。一些空調企業不得不采取各種手段來消化庫存以降低損失,農村市場成為其傾銷庫存機的最佳選擇。
另據記者了解,原本要在今年3月份修訂出臺的空調能效等級標準,直接將空調門檻提升至3級能效。然而,受金融風暴沖擊以及行業整體發展不暢的影響,新能效標準被迫擱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