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消費者環保家裝意識的加強,室內環境檢測成為不少業主裝修后的首選。時值炎夏七月,伴隨大部分春季裝修的房子陸續交付使用,家裝污染也開始進入季節性“高發期”。
據有關研究結果表明,受夏季高溫影響,室內空氣污染要高出其他季節20%左右,當室內溫度在30攝氏度時,有害氣體釋放量達到最高值。為此,南京家裝環境檢測界資深人士表示,夏季治理家裝污染是裝修入住的必要前提,每年的6至9月份,通常是消費者選擇室內污染檢測與治理的最佳時機。
家裝過程中影響人類健康的成分有許多種,而大多數消費者僅僅知道甲醛、笨等一些化學名詞,對其真正的危害認識缺乏必要的認識。在日前HOUSE365地產家居網組織的一次業主活動中,業主黃女士告訴筆者,她的房子月底就要開工,將全部采用標有“環保、綠色”的建材,因此不擔心家裝污染的出現,而對于綠色環保的具體標準則知之甚少。
江蘇理化測試中心業主經理張永兵指出:“從科學的角度,幾乎所有的化學物質,對身體都有不同程度的傷害”。在國家標準之內的建材產品,只能說明單一的污染揮發量對人體不會造成大的傷害。但是多種建材“疊加”而成的新家,污染揮發會相互積累。另外,一些家裝公司在施工過程中,也難免造成家裝污染的出現。
南京海泰室內環境凈化公司總經理周海燕認為,大多數業主往往錯誤的以為,有味道就有污染,沒有味道就沒有污染。而實際上很多有害氣體并沒有很明顯的氣味。只有客觀的對待與科學的檢測、治理,才是解決家裝污染最好的方式。
日前,有關媒體披露了一則工商部門公布的最新市場抽查結果,建筑材料有害物質超標等問題依然突出。據了解,室內環境中的環境污染主要來自人造板材、家具、膠黏劑、油漆、涂料和防水材料的溶劑或稀釋劑等。而夏季市民大部分時間是處于室內,所以對室內污染的防治要更受重視。
不少消費者明知有污染或是受到誤導,采取的措施并沒有解決這一問題。海泰檢測周海燕認為:“我們講的室內環保,是指室內各種有害氣體濃度必須低于國家標準。任何一種有害氣體濃度高于標準,都被認為是不環保的環境。因此,無論是檢測還是治理,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
對此,南京凈萬家室內環境監測中心經理汪林表示,根據該公司百名用戶分析,家裝污染的重點主要表現為:家庭吊頂等造型較多;后期的板式家具,壁紙污染較大。每年夏季都是公司檢測業務最多的時候。
據江蘇理化張永兵經理向筆者透露,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室內檢測與治理市場量上升逾三成。選擇夏季進行檢測的客戶,占全年檢測客戶量的60%左右。這一數值也得到多位業內人士的認同。他們表示,市場季節特性明顯,多少也跟家裝市場旺季有關。
今年4月,建設部對已實施4年多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的修訂工作完成。并將于8月1日起強制實施。新版《規范》”首次提出控制混凝土外加劑里面的甲醛污染,防止毛坯房室內空氣中甲醛超標;及“對室內裝飾用瓷質磚進行放射性檢測和控制”相關條款。
一方面是百姓對“家裝安全”問題的日益重視,另一方面是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日益健全。室內污染檢測與凈化治理機構本應該是前途一片光明?墒枪P者了解的事實并非如此。
理化張永兵認為,盡管目前的檢測行業保持在一個比較好的狀況上,尤其是“檢測機構必須要在取得檢測資質后才可上市”的強制性規定出臺。但是,由于單一的行業投入與收益不成正比,加上收費標準偏低,因此大多檢測機構都增加了治理業務。也正因為如此,業主才容易對檢測數據產生懷疑。
對此,君悅城市花園業主孫先生表示,家裝污染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表面上是看檢測數據說話,只要檢測出問題就得花錢去治理,但目前大多數檢測單位都同時承接治理業務。就當前的檢測技術透明度和行業的規范化情況來看,利益關系捆綁下的檢測數據,其客觀性和公信力難以讓業主放心。
凈萬家監測中心經理汪林則認為,造成行業目前這種尷尬局面,主要是原因就是行業內部業務水平參差不齊,普通市民在做選擇上難以辨別。而檢測后,尚無完全有效的產品或方法去處理檢測結果,成為影響行業整體發展的一個最大“瓶頸”。
面對消費者合乎常情的質疑,檢測機構也是滿腹委屈,業內人士紛紛呼吁有關政府部門給予高度關注,能夠積極的去引導和規范裝修檢測與治理市場,重新樹立老百姓對行業服務的消費信心,才是家裝環境檢測與治理行業持續良性發展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