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財政部下發《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明確提出中央財政將從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中安排部分資金,支持太陽能光電在城鄉建筑領域應用的示范推廣!掇k法》中首次明確2009年補助標準原則上定為20元/Wp。
評論:
對光伏板塊上市公司的影響:存在交易性的投資機會基于當前市場資金面較為寬裕的情況,我們認為光伏板塊內相關公司股價存在上漲空間。但從基本面上分析,我們無法給出相關公司準確的目標價,因此繼續維持對行業整體“謹慎推薦”的評級。
政策扶持逐漸落實,國內光伏市場的啟動前景逐漸清晰
盡管之前國家提出了若干鼓勵發展光伏應用的政策,但卻始終未出臺量化措施。此次財政部文件中首次提出建設成本補貼額度為20元/瓦(以峰值功率計算),我們認為是前進了一大步,也表明國家對國內光伏市場的扶持思路逐漸清晰,并開始逐步付諸行動。我們認為可以將其視作為啟動國內光伏市場的一個證據。
《辦法》準入門檻較低,惠及行業內絕大部分公司
《辦法》中對于補貼對象要求如下:“單項工程應用太陽能光電產品裝機容量應不小于50kWp;應用的太陽能光電產品發電效率應達到先進水平,其中單晶硅光電產品效率應超過16%,多晶硅光電產品效率應超過14%,非晶硅光電產品效率應超過6%!庇捎趪鴥冉^大部分企業的單晶硅和多晶硅產品的轉換效率都可以分別達到17%和15%,因此這其實是一個非常低的進入門檻,絕大部分廠商都有受益的可能。
薄膜光伏電池的應用將是政策扶持的重要方向
辦法中明確規定,“優先支持太陽能光伏組件應與建筑物實現構件化、一體化項目”。我們認為這主要針對的是BIPV,即光伏建筑一體化(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項目。由于薄膜光伏電池可以直接制作成玻璃幕墻,實現光伏發電和建筑材料的緊密結合,在建筑領域比晶體硅光伏電池有更廣闊的應用,因此相關薄膜電池生產企業將明顯受益。
建設成本補貼可解決一時,上網電價補貼(分攤)更為關鍵
光伏發電產業是一個昂貴的產業,即便是當前作為光伏發電最主要原材料的價格已經跌落至100美元/公斤左右,光伏發電系統的建設成本仍然在40元/瓦以上(即每千瓦的建設成本是4萬元以上),比火電、水電、風電的建設成本仍是高出很多。
因此中央財政能拿出多少資金用于補貼是最大的懸疑。根據《可再生能源中長期規劃》,到2010年國內光伏發電裝機要達到300MW。截至2008年底,國內光伏裝機約為150MW。假定2009、2010年總共新增150MW裝機,以20元/瓦計算中央財政需補貼資金30億元,即每年大約15億元。但我們估計,實際2009、2010年每年享受補貼的光伏發電容量可能達不到75MW。
此外,此次補貼僅涉及建設成本,對于并網型光伏發電系統而言上網電價更為關鍵。在不予補貼的情況下,以當前多晶硅價格粗略計算的光伏發電成本約為2元/千瓦時。政策補貼50%后,發電成本將下降到1元/千瓦時,較火電、水電、風電的上網電價仍高出很多。我們認為即使在現有的補貼政策下,如不落實上網電價(分攤)政策,電網公司將很難有積極性去收購光伏發電量,從而限制了光伏發電的發展。
因此雖然此次《辦法》為國內光伏市場的啟動做出了重要的推動,但還難于產生持續性的影響。不過上網電價補貼(分攤)政策的出臺仍是可以期待的事情。
每年75MW的補貼數量較國內現有產量而言拉動力量仍是不足
2007年國內光伏企業的產量達到1,088MW,2008年雖然經歷了全球性經濟減速,但國內產量仍是正增長。如果按照上述假設每年補貼75MW的裝機容量,相對國內企業產量而言我們估計增加幅度還不足5%,對國內光伏產業的拉動實際上仍然有限,近日在甘肅敦煌10MW光伏項目招標中傳出的某企業報出0.69元/千瓦時的投標價格更是讓我們觸目驚心,我們仿佛看到未來國內光伏市場血淋淋的價格廝殺場面——這實在不是一個好的兆頭。
詳情請看:http://www.stockcity.cn/gupiao/sc/jgnc/200903/1559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