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目擊:大橋成了“爛尾橋”
兩岸風光秀麗、清水潺潺,只有這座“傷心橋”孤獨地橫亙在數十米寬的河面上。記者在現場看到,該橋墩橋拱都已建好,橋面卻沒有鋪設,橋體鋼筋裸露已經生銹。大橋邊上,還堆放著兩處建筑材料,有水泥、沙子、鋼筋等,鋼筋早已銹跡斑斑,建橋工地上也空無一人。
“我每天大清早從管家村開車兜個大圈到沙溪進貨,要多跑20多分鐘!本幼≡诠芗掖宓膭⒗习鍩o奈地說。據了解,這座橋是共有4000余人的管家村通往外界的主要通道之一。
講述:“放心橋”建成“傷心橋”
一位余姓村民介紹,1996年,上饒市有關部門下撥了專項資金用于建橋。經過核算,修好一座橋資金還不夠。為了能有一座“放心橋”,村民按200元一個人開始捐款,加上一些企業單位捐款共籌得16萬余元。大橋于1997年7月破土動工,到1998年9月部分基礎工程建造完畢,但沒過多久大橋建設就停工了。
一位老人對記者說,大橋長僅170余米,按工期7個月就能建完,但大橋在動工后,建建停停,12年內就換了5個承建商,村里昔日的小姑娘如今已為人妻為人母,但大橋還是沒能建好。村民捐了多少款,建橋花了多少錢,至今為何還沒完工,這些當地政府從來沒向群眾公布過。
探因:質量不過關資金成問題
據一位知情者透露,2007年5月份,經過當地交通部門的專家檢測,發現新建的橋拱上墩硬度不夠,解決辦法是先拆后建,工程款也停付了。因續建部分和原來的橋墩已經成為了一個整體,專家要求只能用鉆頭在拱上墩上打一排排的眼,然后一塊塊地拆,這也影響了拆橋的進度。
另外,因為橋的對岸是另一個鄉,橋頭幾米處就是民房和農田,施工隊只能從管家村一側開始修橋,第一個承建商橋沒建完就跑了,后來又陸續有三家承建商進場建橋,但都沒能完工。
到后來,那些建筑商都覺得風險太大,不敢接手秦峰大橋的建設。秦峰鄉政府發現大橋有質量問題后,錢也停付了。
進展:政府部門和承建方“對簿公堂”
秦峰鄉政府黨委書記不在辦公室,記者于是在電話里采訪了他。鄭書記表示,大橋的工程款是?顚S玫,總造價200多萬元。政府也只能按規定支付工程款,質量不過關、不驗收怎么能付款呢。目前,鄉政府以工程質量不合格為由將承建方告上法庭,等官司了結了,爭取盡快竣工。
隨后,記者采訪了目前大橋施工承建方——上饒京寶路橋工程公司經理劉國華。劉國華說,他發現所承建的部分工程有開裂現象,他就不敢繼續做了,這是當年建造時埋下的隱患,現在他已經沒有信心繼續建造這座橋。對于目前秦峰鄉政府已提起訴訟,他們將進行反訴。
說起大橋工程一拖再拖,村民余先生十分激動,他說:“群眾的集資款在政府手中,政府應當對群眾有個交代。不論遇到什么麻煩,應該千方百計把橋先建起來再說!
記者王敏君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