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營銷的目的是企業為社會以及消費者提供需要的產品(或服務)。今天,以顧客滿意為主導的價值取向,已經成為做好一切商業工作的基礎,否則,偏離顧客價值導向,企業就會走上一條失敗的不歸之路。當然,企業如想回歸以顧客滿意為主導的價值取向,仍然離不開營銷最基礎的道具——產品。
業務模式
我們經常講,產品包含以價格為基礎的有形功能價值、超出價格部分的體驗價值和無形個性價值三個層面,比如水井坊(愛股,行情,資訊)的公元十三酒,它不僅具有酒的基本功能,還讓飲酒者感到有面子。而且關鍵之處是,它體現了一種奢侈生活方式,成為具備尊貴高尚生活一族的代表性符號。但看我們的企業,很少有從產品的上述三個層面入手,逐步升級規劃和設計自己的盈利模式,也很少考慮到在不同營銷策略的組合下不同業務模式會出現種種問題。
同質化競爭 陷價格戰泥潭難以自拔
這主要是指主流產業中產品功能、價格、質量、營銷手段的同質化。
病癥
企業特點:企業戰略思路搖擺不定,價值主張是生產、產品或企業導向,提供標準化類似產品,完全競爭下的市場地位,組織結構雜枝旁蔓、或者看似扁平但短路和盲點過多,管理中自然和原始痕跡明顯,最典型的特點是重生產輕營銷,習慣坐商,批發市場代理,渠道散亂不重層級,依靠傳統人力資源,低質量、低成本進行價格競爭,但獲利微薄直至虧損,即便有營銷活動也僅限于一般性價格促銷。此類企業往往容易陷入同質化競爭中而難以自拔。
代表行業:電子主要是家電產品,食品主要是液態飲料和小食品,洗化產品主要是洗發水、洗衣粉和固態皂,廣告代理,煙草行業,太陽能熱水器,摩托車,電信服務,中低檔服飾,餐飲娛樂業,地板和輔料等裝飾建材業。
產品、市場、競爭的同質化把企業逼向價格戰的角落,無奈中把切割市場的招術寄托在自降身價上,其結果是“傷敵一千,自折八百”。盡管目前國內企業的價格戰已經讓很多行業奄奄一息,很難有力與跨國公司一決高低,但是,企業價格戰依然前赴后繼。比如影碟機從VCD到超級VCD到DVD到EVD一路走來,有幾個企業能夠穩賺不賠?據說有些DVD企業居然連成本都賺不回來。當然,我們可以將此歸咎于產業無序競爭而造成的供過于求,但我們不能否認深受行業巨頭價格戰取勝的榜樣影響。比如彩電業的長虹、微波爐業的格蘭仕、汽車業的吉利、空調業的奧克斯、洗衣粉業的納愛斯雕牌、電腦業的神舟、家電連鎖業的國美蘇寧等等,很多企業看到的只是榜樣企業價格利刃的所向披靡,而不去想這其實是系統支持的結果。誠然,因為尚有利潤空間和競爭水平層次問題,價格競爭不可避免,但是,我們只有這一條路可走嗎?
產品是企業聯系顧客的載體,工業化使得產品大批量標準化生產成為可能,產品的同質化程度越來越高,目前依靠產品差異化創造競爭優勢十分困難。于是,很多企業舍本逐末,忽視了對消費者應有的理解和尊重。撇開產品本身為消費者創造價值追求這一主要目的,而企圖通過放大產品功能、編造高貴出身、杜撰行業傳奇,甚至制造新概念來蒙騙消費者。比如醫藥保健品行業,營銷手段無所不用其極,但這種涸澤而漁的方式無異于飲鴆止渴。
點評
產品的同質化時代是市場完全競爭的春秋戰國混戰,這說明一個產業還沒有進入相對壟斷或者絕對壟斷,對那些有心的企業來說,這正是崛起的機會。現在,好的產品品質已經成為營銷俱樂部的準入證,進了這扇門,你才有機會可言。尤其在未來,拿到這個“準入證”并不難,但這只是表明你具備了一種資格,真正的角逐和較量就要看你綜合素質如何。當然,在同質化競爭最激烈的階段,證明所有企業都有機會脫穎而出,關鍵在于,你采取哪種模式參與競爭,因為模式的選擇將決定企業的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