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政放權不是“一放了之”
幾天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指出,簡政放權不是“一放了之”“甩手不管”。簡政放權有利于厘清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激發市場活力,也可以用它去頂住經濟下行的壓力。
《意見》則強調,投資項目審批、核準事項取消或下放后,有關部門要相應調整用地(用海)預審、規劃選址、環評(海洋環評)審批、節能審查等審批權限,盡快做到同步下放。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盡快公布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根據投資項目不同類別,明確項目審批、核準、備案以及規劃許可、環評(海洋環評)審批、用地(用海)審批、取水許可、施工許可等的具體辦理流程和時限,合理縮短辦理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對于屢屢出現的監管漏洞,《意見》提出,項目審批、核準、備案機關要對投資項目進行監管。比如,國土(海洋)資源、城鄉規劃、環境保護、安全監管、行業管理等部門,要加強后續監管;金融監管部門不得違規發放貸款或僅以項目審批、核準、備案機關的層級較低為由否決企業貸款申請;審計部門要加強對政府投資項目、國有企業投資項目以及以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方式建設的其他公共工程項目的審計監督,特別是重大項目落地、重點資金保障等情況進行跟蹤審計。
為“互聯網+”
搭起監管平臺
李克強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國家要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互聯網+”是什么?有業內人士表示,“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并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但是,這個過程不可避免地會面臨商業和金融風險,亟須制度保障。
《意見》指出,要依托國家電子政務外網,在平臺上建設項目申報、在線辦理、監督管理、電子監察等四類應用系統,逐步實現非涉密投資項目“平臺受理、在線辦理、限時辦結、依法監管、全程監察”。有關部門要主動加強服務,指導項目單位在項目開工前依法依規完成項目審批、核準、備案以及規劃許可、環評(海洋環評)審批、用地(用海)審批、取水許可等手續。對于違法違規建設的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要及時提醒項目單位和相關監管部門。在線審批監管平臺應與審計、統計等部門做好對接,實現平臺信息與統計信息相互銜接和共享。
《意見》提出建立項目統一代碼制度。對申請辦理審批、核準、備案相關手續的投資項目,由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受理,即時生成作為該項目整個建設周期身份標識的唯一項目代碼,有關部門辦理相關手續的信息、監管(處罰)信息,以及工程實施過程中的重要信息,統一匯集至項目代碼,并與社會信用體系對接,作為后續監管的基礎條件。
信用記錄地位日顯
《意見》還表示,要充分發揮信用記錄在監管中的作用,健全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要強化在線監測、項目稽查、執法檢查等執法手段,充分利用企業信息公示系統,鼓勵公眾和新聞媒體等社會力量以投訴、舉報、曝光等方式參與監督,不斷擴大發現違法違規行為的有效渠道,并將監管信息和處罰結果通過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共享,便于其他部門及時跟進監管。
去年,國務院發布首部國家級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專項規劃,對工程建設、招投標、政府采購、企業管理等重點領域的信用建設做了部署,信用在社會經濟發展中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意見》強調,要建立異常信用記錄制度和“黑名單”制度。
對違反法律法規擅自開工建設的、不按照經批準的內容組織實施的、未通過竣工驗收擅自投入生產運營的,以及其他違法違規行為,要列入在線審批監管平臺項目異常信用記錄,并根據違法違規行為的嚴重程度將異常信用記錄分為一般異常信用記錄和重大異常信用記錄。在線審批監管平臺要對發生異常信用記錄的項目單位及時予以提醒或警告。
項目單位出現多次一般異常信用記錄或一次重大異常信用記錄且未按規定整改的,在線審批監管平臺要將項目單位納入“黑名單”并向社會公布。項目異常信用記錄和“黑名單”信息納入國家統一的信用信息平臺,供有關方面查詢使用。有關部門對守信項目單位要建立項目服務快速通道,形成守信激勵機制;對失信項目單位要采取聯合懲戒措施,形成“一處失信,處處受制”的失信懲戒長效機制。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