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東西有保修,現在裝修也有保修了。商務部7號公告發布了《家居行業經營服務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國內貿易標準,并于2013年9月1日正式實施。其通過對消費者普遍反映的裝修增項等現象做出強制性規定,對行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系統化的規范,在打破行業潛規則、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等方面邁出了一大步。但是,相關人士認為,有了規范并不代表完事大吉,如何認真落實、執行到位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家居行業經營服務規范》發布 落實到位成重點
家居行業發展歷史較短,進入門檻較低,因此導致行業亂象重重,魚龍混雜。尤其家居企業的售后服務一直是消費者投訴的重災區,許多商家往往是在售前說得很好,東西賣出去后就不聞不問,有的甚至根本沒有售后服務,市場上充斥著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現象。
《規范》的出臺對于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來說無疑是一件大好事,同時還有助于市場優勝劣汰。有消費者稱,以后在家居消費方面既有法可依,又有專門機構跟蹤處理,有利于增強消費者安心消費的局面。有了統一的服務規范,可以使各項服務標準化、規范化、透明化,如此一來,差的企業很容易被市場淘汰,而好的企業會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從而促進家居行業的良性發展。
但是,好制度還須嚴格執行、落到實處,才能取得好效果。如何才能防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是擺在相關政府部門面前的一道考題。在落實《規范》時要防范形式主義,切勿口頭上談得頭頭是道,實際執行時“打白條”。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規范》并未對不達標企業如何處罰做出規定,也沒有對環保檢測費用應該由誰支付等問題加以明確,今后是否會進一步出臺相關細化政策,消費者拭目以待。
提高家居行業服務水準,不僅需要制定統一的標準,還需要加強監管。如果相關的監督問責機制不健全,那么好制度會形同虛設,執行過程中也會走樣。同時,還應細化處罰條款、加大處罰力度,要讓違規者沒有空子可鉆,要讓不重視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企業無處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