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日前終裁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征收最高達249.96%的高額“雙反”關稅。對此,中國政府、協會、企業均在第一時間表達了強烈不滿。業內指出,美國商務部在調查過程中,替代國選取、公共機構認定、強制應訴企業選擇、反補貼調查程序等多方面存在顯失公正的錯誤做法,嚴重扭曲了裁決結果。對此,中方或將在美國國內法庭和多邊爭端解決機制層面提起上訴。
在歐美印的層層圍堵之下,中國光伏企業業績大跌,遭遇了最為寒冷的寒冬。對此,專家建議,企業可以通過海外設廠轉移電池生產的方式繞開貿易壁壘,還可以開拓海外新市場和國內市場來轉移過剩產能。
不滿
美終裁征高稅 調查存諸多不公正做法
北京時間11日凌晨消息,美國商務部對原產于中國的晶硅光伏電池做出反傾銷和反補貼終裁決定,認定中國企業的反傾銷稅率為18 .32%至249.96%,反補貼稅率為14.78%至15.97%。
今年3月和5月,美國商務部先后初裁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征收2 .9 %至4 .7 3 %的反補貼稅和31.14%至249.96%的反傾銷稅,兩相對比,終裁反補貼稅率大幅上調,反傾銷稅最高稅率維持不變,最低稅率下調近13個百分點。
對于美國此舉,中國政府、協會、企業均在第一時間表達了強烈的不滿。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11日發表談話表示,美國商務部無視中國政府和中國企業的合理抗辯,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產品采取不公正的征稅措施,中方對裁決結果表示強烈不滿。希望美方改正其錯誤做法,盡早終止對華太陽能電池產品的貿易救濟措施。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近日表示,中國光伏產業認為,雖然中國企業積極參與應訴程序并提出了強有力的抗辯,且美國商務部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中國企業的觀點,但此次調查從發起到結束,存在諸多不公正做法。此次調查結果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中國光伏產業的生產及對美出口情況,帶有嚴重的貿易保護主義性質。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相關負責人對《經濟參考報》記者介紹說,首先,美國商務部使用了不合理的“替代國”價格。此案中,美商務部無視泰國沒有完整的光伏產業鏈的事實,不接受中國應訴企業的主張,堅持選取泰國作為替代國,由此裁決的傾銷稅率是不公正的。
其次,美國商務部又一次故意將國有企業視為“公共機構”,認定從國有企業購買原材料多晶硅構成一項可適用反補貼措施的補貼項目,嚴重違反世貿組織上訴機構在D S379案中已做出的生效裁定。
再次,美國商務部在選擇強制應訴企業方面,無視中國企業的訴求,僅選定兩家企業作為強制應訴企業。這種做法與美國國內法和法院裁決嚴重不符,在本案中勢必嚴重扭曲裁決結果。
北京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楊晨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終裁反補貼稅率的提高都是來自一個項目,就是出口信貸補貼“在核查時,美國商務部的調查官員要求中國政府證明沒有給企業提供出口信貸補貼,實際上這是非常不合理的要求。最終美國商務部采取了懲罰性做法,在這一項適用了10.54%的稅率。”
除此之外,美國商務部多項調查程序存在不公正的做法。比如,“在反補貼調查中,美國商務部對于是否增加新的補貼項目,用了四個月的時間來考慮,卻僅僅給予中國企業不到20天的時間提供所有信息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