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
中國或將上訴 企業應開拓國內市場
按照美國貿易救濟案處理程序,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預定11月23日作出損害終裁。如果屆時作出肯定性終裁,美國商務部將在11月30日簽發反傾銷和反補貼令。在美國商務部正式簽發上述指令的90天內,中方企業可以提出上訴。除此之外,針對美方的錯誤做法,中國政府還可以尋求在多邊爭端解決機制層面提起上訴。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太陽能光伏產品分會秘書長孫廣彬表示,中國企業將在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產業損害程序中繼續堅持抗辯,證明中國晶硅光伏電池出口并未對美國國內產業造成損害。中國企業不排除通過美國國內訴訟或者多邊貿易機制等途徑,對美國商務部的不公平做法提出挑戰,維護合法利益。
阿特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瞿曉鏵博士稱:“接下來,我們會繼續與海內外真正致力于推動清潔能源發展的企業一起,在W T O框架內,堅決維護國際貿易秩序,有1%的希望,我們就要做100%的努力,直到為中國光伏企業贏得一個公正合理的說法。”
由于此次美國商務部否決了有關將征稅范圍擴大到用非中國產太陽能電池組裝而成的中國太陽能面板的請求,因此專家也建議,企業可以考慮海外設廠轉移電池生產,或者從其他地區進口電池組裝的做法,繞開貿易壁壘。
日前,國家發改委集中批復了15個海外投資項目,涉及能源、金融、通信、基建等領域,其中包括三個光伏海外直接投資項目。多位業內人士強調,將光伏組件產能轉移到海外,直接投資光伏電站,將成為中國光伏業應對歐美反傾銷制裁和消化過剩產能的“一箭雙雕”之策。
對此,阿特斯全球市場高級總監張含冰表示,對于阿特斯來說,考慮到海外尚沒有完整產業鏈,很多東西都需要從國內運過去,成本很高,因此海外設廠目前挑戰比較大。我們目前正致力于推動新興市場的發展。同時也意識到要走差異化的道路,把純組件的銷售降下來,將更多的精力轉向系統性的整體解決方案。
孟憲淦表示,海外建廠可以嘗試,但一定要謹慎。我們一定要明確自己的優勢在哪兒,一定要做調查研究,搞清楚投資的國家的政策、法律等。從長遠發展看還需盡量開拓國內市場,日前能源局剛剛發布了關于申報分布式光伏發電規;瘧檬痉秴^的通知,按照這個文件來看的話,僅分布式發電規模就可達到15G W。從企業自身來看,要盡量改變過分依賴國際市場這樣一個局面,同時發展也要改變過去規模效應走向技術效應,加強科技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