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提出建筑行業低碳 減排路線圖。根據該路線圖,自2010年起,建筑行業從對“三高”(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產能的“關停并轉”轉入“軟減碳”,即更多借助生產工藝、生產手段等的技術升級和技術創新,以實現低碳建材 。
具體而言,該協會提出的目標是到2012年建筑材料行業碳排放要在2005年基礎上降56%左右,即建材工業萬元增加值碳排放量降至7.33噸左右。
但是,低碳建材的評估和標準制定工作卻遇到難點,正在組織討論低碳建材標準制定工作的中國建筑材料試驗認證中心高級工程師陳璐表示,低碳建材是一個全生命周期的概念,不能以一個產品提供的一個監測報告為準,要在原材料-生產-使用-廢棄后處理整個流程上考量。
按照生命周期評價(LCA)方法,目前所流行的環保建材將只是低碳建材中的一個環節,除了低污染,還要求低能耗和低排放。產品要達到原材料在取得、生產加工和使用過程中最大限度地減少自然資源的消耗,并可再生或循環利用且廢棄無害,有利于環境保護和人體舒適與健康。
但是評估的邊界如何界定,能耗的計算如何使用適當的轉換,即如何將產品能耗換算成二氧化碳當量,以及在整個生命周期中如何計算和判斷能耗,都還沒有找到好的解決方法。國際上對此也尚無定論。
作為一個新興的理念,各行業的低碳標準制定都較困難,目前在國際社會較受認可的是英國標準協會開發的一種規范——PAS(碳排放)。
英國標準協會于2009年發布的能量管理體系標準,能夠有效幫助企業提高能源效率,減少溫室氣體(GHG)排放,降低能源成本。2008年10月,英國標準協會發布了全球首個產品碳足跡方法標準——《PAS2050:2008商品和服務在生命周期內的溫室氣體排放評價規范》。
但直到今年3月1日,中國環境保護部環境發展中心才與英國標準協會簽署低碳產品認證的合作備忘錄。根據這一備忘錄,環保部環境發展中心將和英國標準協會共同開展以溫室氣體減排為主要目標的相關工作,包括共同推進低碳產品認證的研究工作。
標準最大的魅力在于由各方達成共識,一旦推出之后可以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使用,以發展低碳經濟。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會長孟國強希望“未來推出的這套認證體系將是建材管理全過程、全方位的認證,并能夠得到國際互認”。
但低碳建材標準如同環保認證體系一樣,各國所依據的尺度并不相同,因此認證資質也各存差異,需要在國際上與各方進行磋商達成共識。這個過程非常漫長,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與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國際環境資源監督管理機構擬于2010年底在美國召開國際低碳建材高峰論壇,或能對此有所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