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銹鋼雕塑各大城市的城市雕塑的創建原則
北京目前擁有2000余座城市雕塑,是全國城市雕塑最多、質量最高的城市。“樹立精品意識、杜絕粗制濫造”是北京城市雕塑創作的首要原則。
2000年前后,城市雕塑在我國逐漸成熟,北京的一些小區里出現了大量未經審批的城市雕塑。由于缺乏科學的設計、規劃和審定,這些作品成為北京城市的疤痕。2002年前后,北京市就曾清理了30多件形象不美、內涵不深以及和周邊環境不相稱的城市雕塑。2004年,北京首次對全城的城市雕塑進行普查,隨后在每座雕塑上都掛上牌子,記錄了城市雕塑的名稱、作者、材質、建成時間和備案號,以此采取跟蹤管理。在此次普查中,有關部門篩選出了15座劣質城市雕塑予以拆除。
上海:建造平臺,涵養城市雕塑。2005年11月11日,位于上海市淮海西路570號的原上海十廠冷軋帶鋼廠,揭去紅絲帶之后,赫然變成了充滿藝術氣息的上海城市雕塑藝術中心。
近年來,正如人們所期盼的那樣,上海城市雕塑藝術中心憑著自身高尚的藝術品味和長年不斷的藝術活動吸引了眾多游客和藝術愛好者,產生了聚集效應和輻射效應,成為上海西區的文化焦點。
深圳:理念,隨城市發展而轉變
在深圳城市雕塑的發展中,流傳著頗具傳奇色彩的故事。
1984年,深圳市政府請來了當代中國最著名的雕塑家之一潘鶴教授,請他為深圳做一件雕塑,反映人們對建設深圳經濟特區這一創舉的理解。潘鶴教授選擇了牛,深圳的建設者們像牛一樣任勞任怨,為了挖掉窮根,在土地上辛勤地開墾。然而,一位負責財政審批的官員反對這件雕塑,他的理由是:建一個假牛居然比買一頭真牛貴多了!克服種種困難后完成的《開荒牛》,其特定的內涵在深圳人心中引起了廣泛的共鳴,如今,這頭埋頭奮進的牛,成了深圳城市的象征;深圳人也由此開始接受城市雕塑。
青島:引進學術機構,形成雙贏
早在1997年,青島就開始了對城市雕塑的分布進行規劃,并建立了嚴格的“三項制度”,即招標制度、市民參與制度和專家評審制度,嚴格把關,避免“雕塑垃圾”和浪費。2000年,青島海濱雕塑院和雕塑藝術館落成。然而, 由于企業經營不善,雕塑園、雕塑館被長期荒置。
2011年,青島市規劃局正式接管雕塑園和雕塑館,在復建過程中,青島市有關部門加強與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雕塑院的溝通,最后成功達成合作關系:原青島濱海雕塑院和雕塑館分別更名為“中國雕塑院·青島雕塑園”和“青島中國雕塑館”,還成立了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雕塑院青島分院。此舉使城市雕塑建設與雕塑文化得到有機結合,既為青島的城市雕塑提供了良好的人才支撐,又使城市雕塑得到更好的推廣。
想要了解更多 不銹鋼雕塑 請登錄:不銹鋼雕塑 http://www.xingtediaosu8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