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用自行車送女兒上小學的情景猶在眼前,轉眼女兒的女兒,外孫女也上小學一年級了。
開學前夕,家長會后女兒拎回用學校統一發的專用袋裝的課本,約十來本。不輕。新書要求用統一的塑料封面包。去文具店,報出一年級用的,店主即熟練地配齊各種封套,對號入座,新書就包好了。
面對各種透明的塑料封套,我不明白包書為何也要統一?從商家的批量及不同規格的供應,絕非一校所為。估計大部分學校不同年級都要使用。不知這種統一要求從何時開始?是哪位教育主管想出來的。又是如何布置下去的,是否還發過文件?我未作調查,不敢妄下結論。
記得自己兒時開學前拿到散發油墨清香的新書時,回家迫不及待地尋找印有漂亮畫面的畫報雜志或去購買便宜的牛皮紙包書,這是再高興不過的事了?季康倪有二個角的專門包法,F在這種樂趣全無。
在教學改革中我們非常強調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女兒還專門買了《小手折紙》(提高版)教材讓外孫女用專用彩紙學折各種東西,但是,現在有這樣的包書機會,卻放棄了。如果讓一年級小朋友在老師指導下,用自己挑選的喜愛的包書紙動手包書,該是多么有意義的事,既可節約大量的塑料資源,更可創造培養他們動手能力的機會,何樂而不為呢?
目前在教育領域中有太多的統一。教材、進度考試要統一,穿著也要統一。課外學什么東西也要統一。等等。連包書這樣的小事也要統一。習慣于上面的布置,滿足于統一的執行,其結果創造性的東西少了,個性化的東西更少了。教育領域有待突破的問題太多,雖經多年努力但收效甚微。其原因之一,就是統一的東西太多了。
少一點統一,也許就多一分希望。
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陸 自粘包書皮 格拉辛離型紙 http://www.wzxfc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