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也有樂觀者認為,自2012年第三季度開始,新房銷售和二手房銷售都開始回暖。其中現房銷售和二手房銷售預計6-12 個月即形成家電購買需求。再加上新房竣工早已經復蘇。因此,受2013 年房地產影響的1/3 的家電市場,需求向好。
重構新格局:強者恒強
2012年的家電業雖處寒冬,但競爭可謂熱鬧非凡。京東商城、蘇寧易購和國美電器攪動的“電商促銷大戰”,以及格力和美的的專利權之爭,這些新聞的背后,實質是家電業升級轉型和新格局重構。
談及廠商關系,望靖東說,蘇寧、國美賣場的崛起,以及他們自己之間的競爭,對傳統的家電營銷格局產生巨大影響,他們在二、三線城市的扁平化布局,改變了家電業零售業態。許多廠家抱怨被家電賣場剝削壓榨,但從市場經濟角度來看,家電賣場追求利潤最大化無可厚非,合理合法。“從制造商的角度,我們更應該反思自己的產品,能不能吸引消費者、能不能帶來好的感受,這才是我們能否受到尊重關鍵。”
望俊東認為,格力電器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技術、管理和營銷等三個方面,這些構成了格力的品牌影響力。“對上游有信用期,對下游有提前預付款,給我們產生的資金效益,類似一個小銀行。2011年的財務收益,占到了利潤的10%。”正因如此,他們在此前的淡季的一兩個月,先款后貨收了200多億。
民生證券分析師劉靜認為,對當前我國家電企業而言,規;某杀緝瀯、技術領先帶來的議價能力和全球化的銷售體系,是營業利潤率得以提升的三點重要保障。而較好的行業規模和競爭格局將使企業對上下游把控能力繼續增強,龍頭企業尤其將享受到來自上下游產業鏈整合帶來的利潤再分配。
渤海證券的觀點認為,此前,龍頭企業借助家電下鄉在三、四級市場布局,政策退出后部分中小企業失去賴以生存的溫房,中小企業的倒下有利于行業龍頭提高市場占有率,實現強者恒強。
“家電寒冬”背景下的此輪洗牌更為殘酷。不過,一家大型家電制造企業的銷售經理告訴記者,大企業之間的競爭,將無一例外依據自己的利益來考量:競爭對自己更有利,還是合作對自己更有利?“前幾年價格戰,大家都很慘,那就不如合作,我們都漲價。這就有個平衡點的問題。”“如果這個行業最后只剩下兩到三家大企業,大家很可能選擇合作,因為彼此都干不掉對手。如果對手數量很大,那么大家就會選擇競爭,雖然殘酷,但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