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客戶來往以及買賣洽談的高峰期,一場“空城記”在佛山意美家衛浴世界以及河宕工業片區上演——85%以上小型色釉料企業辦公室大門緊閉。旁邊某老牌廣告公司的業務經理告訴記者:“最近都很少看見這些公司的人員出入。”
“市場下滑,我們的微薄利潤再承壓。”某色釉料企業銷售經理李曉青告訴記者。
李曉青所在的企業以生產和經營深色系色釉料為主,他們的目標客戶是仿古磚、木紋磚等陶瓷生產企業。在經營時間、產品品質以及性價比等相對優勢的支撐下,李曉青所在色釉料企業的生存困境是從今年第二季度才開始的。“我們這個板塊一直以來都相當透明。產品需求量少,產品價格低廉。今年以來,我們的價格都沒有上漲過,而且部分產品價格已經明顯下降。”作為銷售經理,李曉青比任何人更希望自己的產品能夠提價。
陶瓷色釉料供應商被套“緊箍咒”急需創新轉變
作為原材料供應商與陶瓷生產企業之間的“夾心餅干”,色釉料企業的利潤逐步收縮。
市場影響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目前,陶瓷企業產能過剩所帶來的“連鎖反應”已經慢慢凸顯,業已波及到與陶瓷企業密切相關的色釉料供應商。如何進行市場突圍,李曉青亦顯得頗為迷惘,用他的話所說:“跟著同行們到處用力,廣撒漁網”。
困境一:無法提價
我國陶瓷行業產能過剩和市場下滑的現實,成為色釉料價格上漲的主要抑制力量。
今年,整個建陶行業都處于低迷狀態。特別自6月份以來,絕大部分企業都采用裁員、減產甚至停產等手段來降低自己的成本,陶瓷行業進入了“冰窖期”。
前段時間,中國建筑衛生陶瓷行業協會公開的數據顯示,2012年上半年,全國陶瓷磚產量為42.8億平方米,增長僅3.8%,創陶瓷行業十多年來新低;全國衛生陶瓷產量約7000萬件,同比下降9.2%。陶瓷行業工業總產值1800億元,增長3.31%,虧損企業增加14.4%,虧損額增長47.7%。
據了解,僅夾江陶瓷產區就已經有近50%的生產線停產。部分知情者透露,與往年同期相比,四川夾江今年準備新上生產線的企業只有富麗、廣樂、廣大、宏發等少數陶瓷企業。相關人士表示,隨市場冷淡情況的持續,生產線的停產數量還會持續增加?上攵嗉疑粤瞎⿷谭e聚在如此狹小的市場空間里所面臨的競爭壓力是如此之大。
眾所周知,建陶行業是由原材料供應、色釉料供應、陶機研制、陶瓷生產、陶瓷銷售等一系列環節構成的。如今,陶瓷生產與銷售環節出現了嚴重問題,勢必影響到色釉料供應環節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