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推進東南沿海鋼鐵基地建設。“十二五”期間,加快建設湛江、防城港沿海鋼鐵精品基地,徹底改變東南沿海鋼材供需矛盾,推進福建寧德鋼鐵基地建設,促進海峽西岸經濟發展。通過上述重大布局項目的建設,抑制過剩地區鋼鐵產能盲目擴張。
西部地區已有鋼鐵企業要加快產業升級,結合能源、鐵礦、水資源、環境和市場容量適度發展。新疆、云南、黑龍江等沿邊地區,積極探索利用周邊境外礦產、能源和市場,發展鋼鐵產業。充分發揮攀西釩鈦資源和包頭稀土資源優勢,發展具有資源綜合利用特色的鋼鐵工業。
有序推進與城市發展不協調的鋼廠轉型或搬遷。對于經濟支撐作用下降和資源環境矛盾突出的鋼鐵企業,實施轉型或搬遷改造。綜合實力弱、技術水平低的企業應實行轉型,發展鋼鐵服務業或其他產業。有實力、有技術、有特色的城市鋼廠,要結合區域鋼鐵企業兼并重組、淘汰落后和產業升級,綜合考慮城市總體發展規劃、企業承受能力,特別是人員安置等因素,有序實施環保搬遷,嚴禁借搬遷之名擴大鋼鐵生產能力。“十二五”期間根據條件成熟情況,支持廣州、青島青島旅游(www.quqingdao.com)(www.quqingdao.com)、昆明、合肥、唐山(豐南)、杭州、蕪湖等城市鋼廠搬遷改造或轉型發展,科學論證西寧、撫順、石家莊、貴陽等城市鋼廠發展定位。
(六)增強資源保障能力
強化鐵礦石資源保障體系建設。積極優化鐵礦資源全球配置,鼓勵鋼鐵企業建立與資源所在國利益共享的對外資源開發機制,實施投資區域多元化,在具有資源優勢國家和地區以及周邊國家,有序建立穩定、可靠的鐵礦石、鉻礦、錳礦、焦煤等原燃料供應基地和運輸保障體系。規范國內鐵礦石市場秩序,加大國內鐵礦資源的勘探力度,提高尾礦回收綜合利用水平。對閉坑礦山的生態恢復和復墾給予必要的支持。鼓勵國內現有礦山資源的整合,提高產業集中度,保證有序開發,嚴禁大礦小開,亂采濫挖。
加快建立適應我國鋼鐵工業發展要求的廢鋼循環利用體系。依托符合環保要求的國內廢鋼加工配送企業,重點建設一批廢鋼加工示范基地,完善加工回收配送產業鏈,提高廢鋼加工技術裝備水平和廢鋼產品質量。積極研究制定進口廢鋼的優惠政策措施,鼓勵在海外建立廢鋼回收加工配送基地。
(七)加快兼并重組
按照市場化運作、企業為主體、政府引導的原則,以符合國家鋼鐵產業政策和《鋼鐵行業生產經營規范條件》的企業為兼并重組主體,結合淘汰落后、技術改造和優化布局,加快鋼鐵企業兼并重組步伐。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國有鋼鐵企業兼并重組。
重點支持優勢大型鋼鐵企業開展跨地區、跨所有制兼并重組。充分發揮寶鋼、鞍鋼、武鋼、首鋼等大型鋼鐵企業集團的帶動作用,形成3~5家具有核心競爭力和較強國際影響的企業集團。重點推進完善鞍鋼與攀鋼、本鋼、三鋼等企業,寶鋼與廣東鋼鐵企業,武鋼與云南、廣西鋼鐵企業,首鋼與吉林、貴州、山西等地鋼鐵企業兼并重組。
積極支持區域優勢鋼鐵企業兼并重組,大幅減少鋼鐵企業數量,促進區域鋼鐵企業加快產業升級,不斷提升發展水平,形成6~7家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企業集團。鞏固河北鋼鐵、山東鋼鐵重組成果,積極推進唐山渤海鋼鐵、太原鋼鐵開展兼并重組,引導河北、江蘇、山東、山西、河南、云南等省內鋼鐵企業兼并重組。
加強兼并重組協調管理,保持各鋼鐵企業間的和諧健康發展,避免形成惡性競爭。重組企業要發揮協同效應,注重體制和機制創新,在戰略管理、規劃發展、技術創新、人財物、產供銷等方面進行實質性整合,再造業務流程。重組企業要加大淘汰落后和節能減排力度,切實保障職工合法權益。
(八)加強鋼鐵產業鏈延伸和協同
轉變服務理念、增強服務意識,建立鋼鐵企業與下游用戶戰略合作機制,發展鋼材深加工,完善物流配送體系,提升產品價值和企業服務功能,促進由鋼鐵生產商向服務商轉變。加強政府引導,推進產業結合,推廣鋼材新產品應用。鼓勵鋼鐵企業建立鋼材服務中心,聯合下游行業開發鋼鐵新材料和下游產品,為用戶提供全方位鋼鐵材料解決方案,實現鋼鐵工業與下游行業互利共贏。積極發展咨詢服務、技術中介、工業設計、電子商務等鋼鐵服務業。積極開展維修、倉儲、物流等服務外包,以及制氧、石灰、渣處理、廢鋼分類加工等輔助工序外包。
(九)進一步提高國際化水平
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統籌“引進來”與“走出去”,加強國際化經營,深化經濟技術合作。進一步擴大鋼鐵工業對外開放程度,鼓勵國外先進知名鋼鐵企業參股和投資國內鋼鐵企業和項目,在鋼材產品深加工領域投資設立企業和研發中心,提升我國鋼鐵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管理水平。
將在國外投資建設鋼鐵廠作為我國鋼鐵工業實施“走出去”的重大戰略,研究適合鋼鐵產業轉移的境外地區和國家,制定鼓勵政策措施,支持國內鋼鐵企業及其他企業在境外投資建設鋼鐵廠及經貿合作區,參與國外鋼鐵企業的兼并重組,開拓市場營銷網絡等,提高國內鋼鐵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和水平,打造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水平的國際化企業集團。支持部分沿邊地區發展市場、原料及能源在外的鋼鐵產業。
五、政策措施
(一)完善行業管理體系
建立健全鋼鐵工業運行監測網絡和預警體系,強化行業信息統計和信息發布。加強行業管理,及時協調解決行業發展中出現的重大問題,減輕企業負擔,嚴格安全生產管理,促進行業平穩運行發展。發揮協會等中介組織在加強信息交流、行業自律、企業維權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二)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規范鋼鐵行業生產經營秩序,完善鋼鐵工業市場進入和退出機制,營造各種所有制鋼鐵企業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市場環境,堅決制止偷稅漏稅、生產假冒偽劣產品、嚴重污染環境等違法行為。
(三)加強行業標準化工作
強化標準化在產品質量、企業管理、生產經營、市場開拓中的作用。抓緊修改完善落后于發展實際的標準。加強鋼鐵企業與下游用鋼企業的合作,共同促進鋼鐵行業標準化體系建設。加強標準化工作的組織管理和監督,發揮企業在標準化中的主體作用。
(四)加強政策宏觀引導
加強財稅、金融、貿易、土地、節能、環保、安全生產等各項政策與鋼鐵產業政策的銜接。適時發布鋼鐵工業先進技術、產品和裝備指導目錄,引領鋼鐵工業先進生產力發展方向。加強現有鋼鐵企業生產經營規范管理,強化產品質量、節能減排、環境保護、裝備水平、合理規模、安全生產和社會責任對企業的約束和引導作用,分批公告符合生產經營規范條件的企業名單。制定鋼鐵工業兼并重組指導意見,指導地方和企業開展兼并重組工作。
(五)促進國際交流合作
完善中外鋼鐵交流機制,促進各方在信息、技術、管理等方面的溝通。適時調整產品進出口貿易政策,積極應對國際貿易摩擦。建立高效協調機制,支持企業有序開發境外資源。引導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境外鋼鐵企業集團參與國內兼并重組和合資合作。支持大型優勢企業圍繞低碳制造技術開展國際合作。
(六)推動兩化深度融合
推動鋼鐵行業“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評估,建立和完善鋼鐵工業信息化標準規范工作體系。推進企業建設產供銷一體、管控銜接、三流同步(信息流、資金流、物質流)的信息化集成系統,支持跨地區企業集團建立完善異地分布的信息系統,提高管控效率。加強信息安全和系統安全的保障體系建設,提高信息化系統安全性和穩定保障能力。
(七)健全規劃實施機制
各地區行業主管部門要將推進鋼鐵工業發展與本地區的兼并重組、淘汰落后、上大壓小、能耗和環境容量等項工作結合起來,要聯系本地區發展實際,落實規劃提出的任務和政策措施。有關企業要制訂與本規劃相銜接的規劃方案,做好與本規劃提出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的協調。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等行業組織要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及時反映鋼鐵行業貫徹落實規劃的新情況、新問題,提出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