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主題是“天氣、氣候和我們呼吸的空氣”。過去幾十年來,人口增長、能源使用增加和工業的發展增加了各種有害氣體和顆粒物的排放,影響了人類健康。空氣質量不斷下降已使哮喘、心臟病、肺癌和許多其他的患病情況不斷加劇和惡化,甚至直接引發這些疾病。此外,由于植物、農作物和生態系統深受空氣污染之害,對全球經濟、糧食、水安全和可持續發展也造成了影響。為此,本欄目特邀請本市多位氣象及環境專家,和您細聊天津的“天氣、氣候和我們呼吸的空氣”。
市氣象臺高級工程師朱玉強
季節變化 影響空氣質量
城市空氣質量的好壞與季節及天氣條件直接相關。天津作為北方大型城市,大氣污染的特點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在冬季,由于供暖燃煤增加了大量的污染源,因此易出現大氣污染。目前本市空氣中的主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可吸入顆粒物和二氧化氮,其中任何一種污染物超標都會造成空氣污染。氣壓、溫度、風向風速、降水、濕度等也會影響空氣質量的好壞。
在天津地區,當空氣濕度小于80%,能見度較低時,會出現霧霾天氣,此時空氣質量較差;而當空氣濕度大于90%時出現大霧天氣,空氣中的氣體污染物減少,但霧滴是另外一種空氣污染。從季節角度來說,由于冬季天津地區降水較少,氣候干燥,不利于空氣中污染物質擴散的因素較多。夏季太陽輻射很強,且降雨天氣較多,對污染物質清除作用明顯,空氣污染程度相對減輕。
市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周慧
春季多發 沙塵弄臟了空氣
沙塵天氣的發生對空氣質量至關重要,由于天津春季氣候的主旋律是干旱多風、冷暖多變,因此沙塵天氣在本市主要發生在春季,是這一階段的主要氣象災害之一。近50年來氣象資料分析發現,天津沙塵天氣總體上看在波動中呈下降趨勢,沙塵暴的變化趨勢有明顯減少的傾向。其中,20世紀50年代沙塵天氣為偏少趨勢,60年代至80年代初期為沙塵天氣高發期,80年代中后期至今轉為低發期,尤其是進入90年代以來,多數年份的沙塵天氣低于歷年平均值,但2000年-2002年春季沙塵天氣明顯偏多,尤其是2000年春季我國北方出現了大范圍沙塵天氣的同時,天津地區沙塵天氣也明顯偏多。
春季沙塵天氣還表現出時空分布不均的特征,多數年份3-4月沙塵天氣出現的頻率要高于5月,每次沙塵天氣過程對天津影響的范圍不盡相同,少則一個區或縣,多則全市范圍,且中南部多于北部及東部,靜海縣最多。近幾年來,天津出現的沙塵天氣主要表現是揚沙或是浮塵,沙塵暴在明顯的減少。
市氣象臺高級工程師白玉榮
花粉
讓呼吸更“敏感”
花粉是空氣中特殊的污染顆粒物,在流動空氣的作用下可以在空氣中飄浮、傳播。人吸入后會導致過敏反應,出現花粉過敏癥。
根據天津地區的植被特點,花粉分為木本植物花粉和草本植物花粉。一年中植物花粉的傳播有明顯的周期性和季節性。春秋多,夏季少,冬季最少。第一個峰值出現在春季3—5月,第二個峰值出現在秋季8—9月。春季花粉峰值高而持續時間短,一般2周左右。
市環境監測中心王德龍
室內有害物
改變小氣候
人的一生有四分之三以上的時間在各種室內度過。長期生活在受到污染的環境中,有時會表現出呼吸道系統和眼睛不適,困倦、乏力、胸悶、精神恍惚、過敏等癥狀。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此類癥狀稱為“病態建筑綜合征”,分析了引起室內環境不良因素,其中室內通風不足占53%,室外污染占10%,生物污染占5%,建筑材料污染占4%,未知污染占13%。從上述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室內通風不足是很重要的因素。新報記者楊郁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