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初起,我市在全市范圍內廣泛開展“建設工程質量年”活動,取得可喜成效。去年,全市優良工程數和文明達標工地數比上年翻了一番,建設工程質量水平明顯提高,全年實現無重大質量安全事故。
建立“四項機制” 給責任主體戴上“緊箍咒”
工程建設是個龐雜的項目,牽涉到眾多的參與者,確保工程質量的重要前提是明確各方責任。去年以來,我市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給工程建設責任主體戴上了“緊箍咒”,建立和嚴格落實“四項機制”。
嚴格落實交底機制。組織建設施工、監理和設計單位召開質量安全監督交底會,就工程質量、安全管理要求、技術標準等向相關單位作詳細交底;嚴格落實誠信機制。對建設、施工、監理、勘察設計等各責任主體違法違規行為進行處罰的同時,將不良行為記入企業誠信檔案,作為對企業目標管理的重要內容;嚴格落實獎勵機制。制定了創建優良工程和文明工地獎勵辦法,積極鼓勵和支持企業打造建筑精品;嚴格落實督查機制。堅持每月一次質量安全檢查制度,做到質量安全監管人員每日到工地巡查。
嚴把“四道關” 打造質量安全“監控器”
為切實抓好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我市建設管理部門嚴格管理,重點把好“四道關”。
嚴把建設工程招投標關。對不符合質量安全要求和建筑節能要求的,堅決不予辦理招投標備案手續;嚴把開工許可關。對建筑工程未通過施工圖設計審查的項目,堅決不予核發施工許可證,并在工程報建時與建設單位簽訂建筑節能責任狀;嚴把日常巡查關。要求質監、安監、規劃、檢測等相關工作人員經常巡查,及時檢測建筑材料,著重對建筑質量通病進行整治;嚴把竣工驗收關。嚴格按要求實施規劃、質量、建筑節能等專項驗收,驗收合格后才實施整體竣工驗收。
重彈“三根弦” 編織質量安全“服務網”
我市建筑管理部門主動跟進,扎實開展多種形式的服務。
堅持依法服務。全市建設系統對重點工程、民生工程實行優先服務,建立和完善公開辦事制度,實行“五公開”,即公開監督注冊程序,公開收費標準,公開竣工備案程序,公開辦事時限,公開服務承諾,有效提高了質監管理與服務水平;嚴格規范服務。制定了一系列規范管理與優質服務重點工程項目建設的有效措施,將管理與服務的職責列入年度工作崗位目標考核,對項目施工單位制定了嚴格的質量與安全管理制度;實行優質服務。推出假日服務、延時服務、滿意服務等措施,并向社會公開服務承諾,設立服務咨詢電話和舉報電話,公開接受群眾的監督。
韓曉輝
編輯:謝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