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載,近來,美國汽車三巨頭“通用、福特、克萊斯勒”向美國政府的求援行動成為國際金融危機中的一件大事。
業內人士指出,真正打倒美國汽車“三巨頭“的不是金融危機本身,而是他們自己。一則美國汽車以油耗大著稱,大排量是其顯著特征,這與當今全球石油資源緊張,油價波動頻繁,顯然是背道而馳;二則勞動力成本高,研發投入不足,體制僵化等,如一道道無形絞索,扼殺了其活力,使其日益走向沒落。
前車之覆,后車之鑒。金融危機不但給長期大手大腳慣了的美國人和美國汽車業沉重的一擊,更給我們活生生的上了一課,如果一個企業、一個行業,不尊重科學,失去了創新活力,終究還是“紙老虎”。
近年,我國陶瓷業保持了旺盛的發展態勢,規模增容,呈幾何級數,產區增多,呈遍地開花,紅紅火火的景象掩蓋了發展中的諸多問題,例如創新。缺乏創新活力和前進動力的陶瓷企業,艱難地行進在山高路遠坑深的通向陶瓷強國的大道上。
但我們也欣喜地看到,面對國外的封鎖,國外陶瓷展會的柜展,許多陶瓷企業奮起直追,自強不息,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推進產品和技術創新,也收獲頗豐,每年都有標注自主知識產權的陶瓷產品推向市場,更有一些陶瓷企業投入巨資建成了國家級研發中心,獲得了國家級資金支持,榮獲國家級研發創新獎勵等。比如去年12月份,2008年全國建材行業技術革新獎表彰大會上,惠達、鷹牌、新明珠、宏宇等6家陶瓷企業獲得表彰,而廣東科達機電的環保節能項目被確定列入首批中央投資計劃扶持項目,等等。
但是,我們回過頭來,全面審視考量我國陶瓷業的整體水平時,不難發現,其實我國陶瓷業的發展現狀也存在類似美國汽車業的影子,或者說是陶瓷業的“頑疾”。一則產量的激增帶來能源、資源、環境等諸多成串的問題;二則陶業對外依存度越來越高,絕大部分企業靠出口度日;三則高檔消費逐漸呈現,陶瓷非奢侈品,但卻有著奢侈品的身價,有問津者,說明有市場,但卻是國外品牌,國人消費,說明什么?四則對營銷業績、銷售量、市場占有率等追逐有加,而對技術創新、品牌建設及創新投入卻非首選;五則少部分大企業在創新研發上苦心經營,不曾想“李奎”剛出,“李鬼”便現,讓陶企不得不訴諸法律,我國陶業,曾因仿冒而被拒展國際知名展會外的尷尬,成為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日前,中國“客車侵權第一案”一審落下帷幕,原告——德國尼歐普蘭汽車有限公司勝訴,被告——中大集團旗下 兩家生產A9系列客車的公司、1家銷售商敗訴,整個官司索賠2116萬元。
不久前,中國建筑材料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劉長發撰文指出,面對當前形勢,我國建材工業只有依靠自主創新和經營管理制勝,才能實現對世界先進水平的超越和由建材大國向建材強國的跨越。并斷言,我國建材工業的發展將進入主要依靠自主創新和經營管理制勝的新時代。
可見,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市場洗禮,陶瓷業發展壯大了,但還不是陶瓷強國,這是不以我們意識為轉移的現實。今天,我國陶瓷業又站在一個新的歷史節點上,前面的路怎么走,也是所有志在長遠發展的陶瓷企業思考的問題,這是時代賦予的使命,也是發展給出的考題。如果說,解放思想是總閥門,那創新發展則是金鑰匙。
創新,賦予生命進化內在的生機和活力;創新,給予企業進步與發展的內在動力和源泉。尤其在眼下,全球金融危機兇波暗涌,更需要陶瓷企業牢固樹立創新思想,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搶抓機遇,奮起直追。
或許這是度過危機的必然選擇,更是實現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