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立邦中國宣布將通過品牌升級計劃實現從涂料生產向服務運營的轉型,力爭成為“全方位涂料服務商”。從2009年“刷新”業務,到如今確定向“全方位涂料服務商”轉型,立邦開始在戰略上構建一個以涂裝服務為核心的全新商業模式。如果這一商業模式順利啟動,將不僅拓展新藍海,更可解決公司渠道,以及今年股權變換帶來的現實困境。
服務轉型面向重涂市場
相關行業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涂料工業總產量達1303.349萬噸,同比增長3.58%,涂料產業總產值達到3134億元。但是隨著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出現變數,建筑涂料企業也在迫切尋找新的發展空間。
對此,立邦和多樂士等涂料巨頭都把目光投入了重涂市場。負責管理立邦在亞洲區域運營業務的立時集團CEO黃守金表示,“過去一二十年我們建立了大量的建筑物,在房子里面住久了也需要改裝,這是非常大的市場。”
重涂市場有多大?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的既有建筑總面積已超過500億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積不下200億平方米。中國涂料工業協會預期,如果以十年為一個住房重涂周期核算,每年潛在住宅重涂市場相當于2012年建筑竣工面積的2.56倍。
立邦中國建筑涂料事業群策略長郭嵬給出的數據更為具體:“每年不低于七百萬套民用的裝修房,每年不低于大概八億平方米的公共建筑。”郭嵬表示,僅民用重涂市場,每一套用到的涂料和輔料產品,低的2000元,高的8000元,這還只是其中“三分”的地方,而占“七分”的人工,更是涂裝服務巨大的市場機會。
“我們在未來最重要的一個改變,就是營收的最大部分會來自于服務。”立邦中國區總裁鐘中林說。
“目前涂裝服務市場的利潤率達到了40%到50%,甚至更高。”立邦的一位區域總代理向《中國經營報》記者透露。他表示,在他們現在的業務結構中,單純的涂輔料銷售大約占八成,涂裝服務僅占兩成左右,“但八成的銷售賺到的錢還沒有兩成的服務多”。
對于銷售立邦產品的利潤,記者接觸的立邦經銷商多有怨言。“賣立邦的東西就是靠走量,賣十桶立邦的東西,可能都沒有一些中小品牌賣一桶賺的多。”甚至有經銷商表示,他們一般都在立邦做促銷的時候拿貨,然后以平常的進貨價售出,就靠這中間的促銷差價作為利潤。
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在立邦借鑒快消行業經驗實行“片區銷售模式”,快速擴張銷售網絡之時,立邦與經銷商的矛盾一度非常突出。立邦向經銷商大量“壓貨”,一些經銷商只能犧牲利潤完成銷售任務。
該人士表示,隨著立邦中國向服務轉型,服務帶來的增值將有利于提高經銷商的利潤水平,這對渠道內的制假售假行為會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品牌升級應對“換血”
立邦中國的此次品牌升級,不得不提到的另一大背景是幕后兩大出資方(新加坡吳德南集團和日本涂料株式會社)在今年2月公布的合資整合計劃。
根據日涂公布的與吳德南集團簽訂的合同,日涂計劃提高在亞洲區域8家合資公司的出資比例至51%,從而實現子公司化管理。這8家合資公司中包括了位于中國的立邦涂料(香港)有限公司、廣州立邦涂料有限公司、立邦涂料(中國)有限公司和立邦涂料(成都)有限公司。目前,這些公司均處于吳德南集團主導的立時集團管理之下。同時,吳德南集團將通過關聯企業以定向增發的方式,增加在日涂的持股比例至30%以上,成為日涂的最大股東。這也就是外界所說的立邦“換血計劃”。
根據這一計劃,雙方在亞洲區域合資的立邦事業,其經營主導權將由吳德南集團轉到日涂手中。而作為吳德南集團與日涂的合資公司,立時集團在日涂主導立邦后如何定位,是繼續由他們管理還是會弱化他們的管理權力,這些目前都尚未有定論。不過,由于日涂的優勢是汽車涂料,在主導立邦后短期內也不太可能立即派員全面接管,這就給立時集團留下了巨大的發揮空間。
中國市場作為立時集團最核心的市場,自然也就成為了立時集團顯示自我存在價值的關鍵戰場。根據日涂公布的資料,2013財年(2013年4月1日~2014年3月31日),立時集團在包括香港在內的中國市場上,實現銷售額約為人民幣102億元,占立時集團整體銷售額的80%以上。
日涂社長酒井健二在2013財年期末報告書中指出,在其從2015年開始實施的中期經營計劃中,將以更多合資企業“子公司化”為契機,謀求實現亞洲事業更高的收益體制。立邦中國的品牌升級和計劃,正好契合了日涂的這一方向。據透露,立邦中國已經定下了目標,到2020年,涂裝服務的市場份額要達到150億元。
而在前述業內人士看來,立邦中國在這個時點上提出將服務轉型作為品牌升級的核心,對于立時集團來說,也是在向日涂進一步展示建筑涂料與汽車涂料完全不同的發展路徑,提示日涂重視立時集團的獨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