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概念股近日迎來中報公布潮。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11日,環保概念的48家上市公司已有32家發布中報業績預告,其中21家預喜,占已發布業績預告公司數的65.63%。今年以來,Wind環保指數60日內大漲12.45%,環保概念成分股累計漲幅超過16%的達16只。
“政策紅利、資金投入、區域發展新機遇給環保概念股帶來組合利好。”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說,環保概念股的中報預披露情況不錯,大部分公司業績預喜。環保也是市場表現最火的板塊之一,隨著對霧霾天氣的治理使得有關各方對環保的認識達到空前高度,對環保的投入也會持續加大,環保概念板塊的投資熱情有望繼續升溫。
利好政策頻出 環保概念顯投資潛力
從政策方面看,年初至今,環保利好政策持續出臺。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6部門日前聯合出臺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情況考核辦法(試行)實施細則》。依據實施細則的計分方法,國家將對空氣質量改善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大氣污染防治重點任務完成情況分別評分,兩項評分均實行百分制。
截至目前,我國環保產業從業機構約有2.4萬家,年營業收入約為3萬億元。按照此前有關部署,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到2015年,總產值達4.5萬億元,將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
“有關部門力圖通過推廣環保產品,有效拉動消費需求。同時,通過增強工程技術能力,拉動節能環保社會投資增長,有力支撐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楊德龍說。
隨著一系列區域規劃的出臺,環保產業有望迎來新的投資機遇。國泰君安分析師王威認為,預計京津冀一體化發展過程中,采取相近的環保標準是合理的趨勢,具有區域優勢的環保公司能夠從中受益。
借力京津冀一體化 空氣治理等環保股受益
受到市場資金大力青睞,空氣治理成為環保板塊中表現最為活躍的概念股。
環保部近期印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點行業大氣污染限期治理方案》。業內人士表示,該方案將對京津冀地區生產企業于相關生產線或機組進行全面的環保要求。本次方案的提出將加快相關企業脫硫脫硝、工業除塵的改造。這將對二級市場中的脫硫、脫硝概念環保股形成長期利好。
受益于該政策指向,空氣治理類概念股表現活躍。7月31日,國電清新官網公布簽署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陡河發電廠3-8號機組煙氣脫硫提效改造工程合同,合同金額達1.2億元。這并不是國電清新第一個脫硫項目。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國電清新已累計簽訂脫硫項目合同金額逾4億元。
國電清新董事長張開元介紹,隨著脫硫改造節點的臨近,脫硫特許經營市場空間將進一步擴大,該板塊仍將是今年公司業績的主要來源。
分析人士近來預測,脫硝在經歷了去年的高速增長后,今年增速將有所放緩;脫硫和除塵業務預計總量保持高位,但增速也將出現下滑。預計菲達環保、國電清新、中電遠達將保持50%以上的高速增長。
而從行業龍頭菲達環保8月5日發布的半年報來看,這一預測顯然有些保守。報告顯示,公司實現利潤總額40,540,476.04元、凈利潤 31,007,583.89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30,741,289.90元,分別較上年同期增加104.22%、104.39%、 102.03%。強勢可見一斑。
此外,龍凈環保8月14日也在官網發布消息,由其承接的國內首臺60萬千瓦及以上火力發電機組大唐黃島發電公司6號機組配套濕式除塵器正式投入運行,出口煙塵含量低于5毫克每標準立方米,遠低于國家新排放標準要求。分析人士稱,此舉將助其在濕氣除塵領域保持領先,享受京津冀一體化帶來的利好。
龍頭活躍 行業漸入并購時代
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13年底,全國從事節能服務業務的企業超過5000家,節能服務業總產值超過2000億元。節能服務產業已進入激烈的市場化競爭當中。如何把握市場機遇,轉變節能服務發展方向,增強節能公司技術服務,顯得極為緊迫和重要。
8月12日,臨時停牌的菲達環保公布了新的定增預案。公司擬以8.54元/股,向巨化集團非公開發行約1.41億股,募集資金不超過12億元,用于收購巨泰公司100%股權和清泰公司100%股權。
本次非公開發行后,巨化集團將成為菲達環保新的控股股東。預案顯示,巨泰公司主營固體廢渣、污泥資源的綜合利用,而清泰公司的主營業務為固廢處理及污水處理,下屬業務資產主要包括醫療和固體廢物處置中心及污水處理廠。
業內人士認為,通過本次非公開發行,菲達環保業務將從大氣治理領域拓展至污水和固廢處理等領域,完成大氣、固廢和水處理三大環保領域的全覆蓋。
和菲達環保實現行業全覆蓋不同,先河環保選擇深耕環境監測領域。8月14日,先河環保發布擬以發行股份和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收購科迪隆和先得環保80%股權的公告。
公告顯示,擬收購的標的公司科迪隆和廣西先得在兩廣地區專業從事環境監測在線系統建設和環境監測設備第三方運營服務,與先河環保從事的業務領域相同。先河環保表示,此次收購完成后,將助推公司環境監測領域的南北合作,借助并購雙方在本地多年的市場積累,雙方現有的客戶資源均能為對方將來的業務拓展形成有力的支撐。
除了已經完成并購的,也有部分企業雖然嘗試實現重組并購,但時機似乎還都不太成熟。專業從事大氣粉塵污染整治、袋式除塵器所需高性能高溫濾料的三維絲 2013年曾兩次籌劃收購事宜,但最終未能成行。三維絲副總經理王榮聰表示,為進一步延伸產業鏈,公司未來還會一直關注和尋找有利于公司長遠發展的投資機會,繼續尋找合適的重組標的。
對此,業類人士解釋稱,作為國家加快培育和發展的7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節能環保產業在經歷了初創期和規模化階段后,正逐漸走入并購時代。(王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