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消息稱,美國商務部在周三公布了對中國太陽能板貿易爭端的最終裁決,裁決表示美國將會對由中國進口的太陽能板征收34%—47%不等的關稅。
在今年早些時候,美國商務部認為中國企業在得到不公的政府補貼之后,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在美國進行銷售,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傾銷。但這一最后處罰比美商務部當時所說的處罰要高出許多。對于最大的中國太陽能板制造商無錫尚德來說,所加關稅特別的高,從34%升到了47%。
這一貿易案件是在一年前由德國公司Solar World牽頭所發起的,這是一家在美國有一定規模的生產制造商。他們指控說在世界市場占有三分之二銷售額的中國公司在美國采取了不正當競爭行為。其律師代表Brightbill聲稱發起反傾銷訴訟是邁向美國公平的太陽能市場的重要一步。
同時,Brightbill擔心美國商務部并不會擴大裁決范圍,只是限定在中國制造的太陽能板。那么這將使得其他生產地的公司可以逃避關稅,即使這些公司生產所需的零件來自于中國。Brightbill表示他們希望裁決上能夠加個說明以避免這一漏洞。
一些反對者認為這一裁決并不會給美國的制造商帶來任何好處,而支持者則認為中國企業仍然可以通過在其他國家生產的方式來避稅。
自2008年開始,中國企業的擴張和生產能力的增速遠遠快過世界需求增長的速度,這使得批發價已經下降了四分之三。中國在幾年前開始快速擴展其太陽能產業,許多從業者認為更多的技術突破將會導致額外的成本下降。
但是事實上,中國企業是通過更大規模的經濟生產來降低成本,而不是技術突破。
自去年開始,美國和歐洲都有十幾家太陽能板制造商已經破產或關閉了工廠。歐盟已經開始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反傾銷案,這一貿易案涵蓋了來自中國總值約265億美元的太陽能板。這一貿易案將美國太陽能市場進行了劃分,一些和Solar World站在一起支持征收關稅,而另外一些則強烈反對。反對者認為征收的關稅會導致美國家庭和企業使用太陽能系統的成本增加。
美國工廠設備和原材料的生產制造商業十分關注這一案件,他們表示這一案件的裁決會影響到他們在中國的銷售量,因為中國政府已經開始著手調查美國和韓國的多晶硅制造商是否在中國進行了傾銷。要知道多晶硅可是制作太陽能板的主要原材料。
盡管商務部的決定是最終裁決,但是要想實施則需要國際貿易委員會認證中國的銷售價格是否真的損害或者威脅到了美國的太陽能行業。而這一認證可能要到11月才能公布。但是委員會已經發布了初步裁決,認為中國公司對美國行業的損害確實已經發生了,而想要逆轉這一裁決幾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美國太陽能行業陷入困境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