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3年前漢正街服裝工廠大規模西遷漢川,如今武漢家具產業也面臨“前店后廠”的二次升級,不同的是,這次“前店”、“后廠”的產業提升,都是由外來家具企業率先打頭陣。
如何承接沿海家具產業轉移帶來的機遇,如何變中部家具產業凹陷為率先崛起,如何融合區位、物流、資源、人才、資金、配套等各種要素,成為當前漢產家具產業集群迫切需要求解的課題。
化蛹蛻殼貼近大市場倒逼出大產業
得中部者得天下,中部地區坐擁3.5億人口,有1億戶家庭所形成的龐大消費市場,“1+8”武漢城市圈,更是中部地區核心。
東莞市副市長率隊,200余家東莞家具抱團挺進武漢;深圳家具協會也在武漢拿下5萬平米,作為深圳家具品牌聯合展館和研發基地,“中山聯盟”和“順德聯盟”也在武漢、重慶搶灘設點,目的只有一個,貼近市場。
香江家居、漢口北“中國家俱CBD”、五洲國際建材城等大型家具賣場接連落成,而紅星美凱龍、宜家家居也將相繼落戶武漢,武漢家居賣場無論在規格還是規模上,都位居中部地區之首。但與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本地尚未出現一家能與銷售規模匹配的家具產業園,“大賣場、大流通、小生產”的格局,這也為家具制造業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
騰籠換鳥 遷出來的萬畝宏圖
家具理想供貨半徑在500公里內,沿海家具產業由于發展空間受制,向內地轉移已經成為必然,武漢家具廠同樣也面臨從中心城區外遷的運動,在武漢城市圈成立家具產業集群有現實迫切性。
省家具協會提供數據顯示,深圳家具年產值達到850億元,廣東省家具產能已達到2200億元,預計每年將有800億-1000億元產能要向全國輸出,伴隨渠道擴張,產業轉移投資也將達到千億元以上。
武漢市年產500萬元以上家具企業,在市區內建廠比重較大,自然形成的生產格局,受環境、土地限制,也沒有發展空間,全市幾百戶家具企業都面臨轉移的問題。
目前在武漢城市圈內,漢川萬畝級別的家居產業園區,正在醞釀規劃之中,尤其漢川位于武漢“1+8”城市圈核心層,與武漢前店后廠依存發展關系緊密,又具備工業用地性價比優勢,且毗鄰武荊高速、漢丹鐵路、天河機場等物流中樞。目前漢川已與華科大、深圳家具協會簽署園區規劃、產業集群規劃設計協議,引來深圳、臺灣20多家家具企業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