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乳業擬轉讓全部股權
據證券日報報道,近日,光明乳業第二股東的實際控制人上海實業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滕一龍稱,上海食品控股有限公司將出售光明乳業35.176%股權。
4月23日,光明乳業(600597)公告稱,正式書面詢問了二股東上實控股,其回函證實確實有意退出光明乳業。
但如果上實控股欲退出,那么接盤著是誰,目前仍是個迷。
5月3日《證券日報》記者致電光明乳業董秘朱建毅,他對記者表示不想多說。
二股東撒手是
為了做強自己的主營業務?
記者查閱資料顯示,光明乳業第一大股東是上海牛奶(集團)有限公司,持股35.27%,比第二大股東上實食品控股有限公司僅高0.09%的股權比例。
隨后是東方希望集團持股3.8%,其余前十大股東基本是金融投資機構,僅一家持股比例為1.2%,其他則不足1%。
那么依照此種股權結構來看,一旦第三方接盤上實食品控股所持光明乳業第二大股東席們,雙方關系必將非常微妙,接盤方持有的上實控股股權加上二級市場收購,將可能超越大光明集團成為光明乳業實際控制人,到那時候光明乳業的實際控制人也將變更。
當記者以此問董秘朱建毅時,他表示:“這事要問我們新聞發言人,我對此不想評論太多!钡斢浾咧码姽饷魅闃I新聞發言人的手機時,卻一直無人接聽。
二股東的有意退出引發市場對光明將被收購的預期。
中國奶業協會理事王丁棉對媒體表示,二股東上實控股想退出乳業主要原因是為了專心于主營業務。
記者查閱資料顯示,光明乳業第二大股東實際控制人上實控股在2008年年報中明確表示,將加大退出非核心業務的力度。其董事長滕一龍也表示,上實將繼續把主營業務做大做強,聚焦發展基建設施、醫藥、消費品及房地產四大產業,同時優化產品結構,并逐步退出非核心業務。
相關分析人士認為,對上實控制來說,乳業就是一個非核心領域。更重要的是,去年受“三聚氰胺”事件影響的光明乳業,虧損達2.86億元,讓上實旗下消費品業務盈利貢獻減少49.5%。因此,上實控股拋售光明乳業股權勢在必行。
上實集團似乎正在如他所言的一樣,在一步一步退出非核心業務。不久前,上實集團完成了出售所持聯華超市21.17%股權的交易,該交易價值約10.56億元。如果說這是上實控股退出非核心業務的一步,那么退出光明乳業就可能是下一個大動作。
上實控股決意出售光明乳業股權是否已將此事和大股東溝通,其董秘表示不便評論。
大股東是否可能接盤?
面對相差無幾的股權結構,外界對光明乳業未來的接盤者,傳言頗多。
有分析師表示,不排除包括伊利、蒙牛在內的第三方投資人介入的可能,這也意味著中國乳業勢力格局將出現變動。
不過,伊利和蒙牛均未對此置評。王丁棉表示,蒙牛、伊利介入其中的可能性很低,“最大的可能性是光明集團接手,一方面股東有優先受讓權,另一方面這么多的股權光明也不能將其推到市場中去。由于前兩大股東持股比例幾乎相當,如若交由市場,對大股東的控制地位無疑是個威脅。”
記者查閱資料顯示,光明的大股東和二股東均是國資背景,顯然這幾成股權的去向極可能在上海國資重組的大盤子下,也限制了市場的想象空間。
不過,時值乳業江湖變局,在沒有最終結果之前,一切都將是未知數。
那么如果光明集團接手上實集團的35.176%股權,那么著就意味著持股比例將高達70%,對此有分析師認為,不排除光明集團找到一位合作者聯手接盤,既滿足絕對控股的要求,也免于付出過高的代價。
證券界著名維權律師楊兆全接受記者采訪時候表示:“這是可行的,法律上時準許的,法律上要求是保證一個上市公司25%的股權要對外流通,那么現在的情況來看就算光明乳業大股東吃掉二股東的股權比例也不超過75%,所以這也肯定是他可選的必備方案!
國海證券分析師劉金滬表示,如果大股東可以借此機會,將控股比例提高到51%以上,實現絕對控股地位,對于光明也是很好的安排,而且光明集團亦有此實力。
但是也有分析師也對此表示質疑認為,現下這個市場光明集團接手70%的股權不太現實。那么誰將會是最有可能的接盤者?
誰將是最有可能的買家?
Wind數據顯示,根據節前最后一日的收盤價7.12元,總股本10.4189億股估算,光明乳業市值約達74億元左右,按上實控股持有近1/3計,合24.6億元左右。
也有市場分析師表示,不排除包括伊利、蒙牛在內的第三方投資人介入的可能。而從另一方面講,在經歷了“三聚氰胺”事件的行業震蕩后,今年乳企的日子普遍比較難過,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伊利和蒙牛本身都虧損嚴重,若再接手光明乳業恐怕將很難消化,其他遭受隨時的乳業也或將不太有實力能穩當的接到30%多的光明控制權。
還有一種可能,上實控股將有可能分期拋售這部分股權,其光明集團得到最夠控制權后,那么其余的股權不會威脅到大股東的控制地位,也就不足為懼了。
記者查閱資料顯示,由于第二大股東上實控股有意出售光明乳業35.176%股權的消息,光明乳業在二級市場上已經有強勢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眾多機構投資者參與其中,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公布的龍虎榜顯示,出現在光明乳業買入席位前四位的全是機構席位,合計買入量近8000萬元。(記者 李 冰)
光明乳業擬轉讓全部股權
據證券日報報道,近日,光明乳業第二股東的實際控制人上海實業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滕一龍稱,上海食品控股有限公司將出售光明乳業35.176%股權。
4月23日,光明乳業(600597)公告稱,正式書面詢問了二股東上實控股,其回函證實確實有意退出光明乳業。
但如果上實控股欲退出,那么接盤著是誰,目前仍是個迷。
5月3日《證券日報》記者致電光明乳業董秘朱建毅,他對記者表示不想多說。
二股東撒手是
為了做強自己的主營業務?
記者查閱資料顯示,光明乳業第一大股東是上海牛奶(集團)有限公司,持股35.27%,比第二大股東上實食品控股有限公司僅高0.09%的股權比例。
隨后是東方希望集團持股3.8%,其余前十大股東基本是金融投資機構,僅一家持股比例為1.2%,其他則不足1%。
那么依照此種股權結構來看,一旦第三方接盤上實食品控股所持光明乳業第二大股東席們,雙方關系必將非常微妙,接盤方持有的上實控股股權加上二級市場收購,將可能超越大光明集團成為光明乳業實際控制人,到那時候光明乳業的實際控制人也將變更。
當記者以此問董秘朱建毅時,他表示:“這事要問我們新聞發言人,我對此不想評論太多!钡斢浾咧码姽饷魅闃I新聞發言人的手機時,卻一直無人接聽。
二股東的有意退出引發市場對光明將被收購的預期。
中國奶業協會理事王丁棉對媒體表示,二股東上實控股想退出乳業主要原因是為了專心于主營業務。
記者查閱資料顯示,光明乳業第二大股東實際控制人上實控股在2008年年報中明確表示,將加大退出非核心業務的力度。其董事長滕一龍也表示,上實將繼續把主營業務做大做強,聚焦發展基建設施、醫藥、消費品及房地產四大產業,同時優化產品結構,并逐步退出非核心業務。
相關分析人士認為,對上實控制來說,乳業就是一個非核心領域。更重要的是,去年受“三聚氰胺”事件影響的光明乳業,虧損達2.86億元,讓上實旗下消費品業務盈利貢獻減少49.5%。因此,上實控股拋售光明乳業股權勢在必行。
上實集團似乎正在如他所言的一樣,在一步一步退出非核心業務。不久前,上實集團完成了出售所持聯華超市21.17%股權的交易,該交易價值約10.56億元。如果說這是上實控股退出非核心業務的一步,那么退出光明乳業就可能是下一個大動作。
上實控股決意出售光明乳業股權是否已將此事和大股東溝通,其董秘表示不便評論。
大股東是否可能接盤?
面對相差無幾的股權結構,外界對光明乳業未來的接盤者,傳言頗多。
有分析師表示,不排除包括伊利、蒙牛在內的第三方投資人介入的可能,這也意味著中國乳業勢力格局將出現變動。
不過,伊利和蒙牛均未對此置評。王丁棉表示,蒙牛、伊利介入其中的可能性很低,“最大的可能性是光明集團接手,一方面股東有優先受讓權,另一方面這么多的股權光明也不能將其推到市場中去。由于前兩大股東持股比例幾乎相當,如若交由市場,對大股東的控制地位無疑是個威脅。”
記者查閱資料顯示,光明的大股東和二股東均是國資背景,顯然這幾成股權的去向極可能在上海國資重組的大盤子下,也限制了市場的想象空間。
不過,時值乳業江湖變局,在沒有最終結果之前,一切都將是未知數。
那么如果光明集團接手上實集團的35.176%股權,那么著就意味著持股比例將高達70%,對此有分析師認為,不排除光明集團找到一位合作者聯手接盤,既滿足絕對控股的要求,也免于付出過高的代價。
證券界著名維權律師楊兆全接受記者采訪時候表示:“這是可行的,法律上時準許的,法律上要求是保證一個上市公司25%的股權要對外流通,那么現在的情況來看就算光明乳業大股東吃掉二股東的股權比例也不超過75%,所以這也肯定是他可選的必備方案!
國海證券分析師劉金滬表示,如果大股東可以借此機會,將控股比例提高到51%以上,實現絕對控股地位,對于光明也是很好的安排,而且光明集團亦有此實力。
但是也有分析師也對此表示質疑認為,現下這個市場光明集團接手70%的股權不太現實。那么誰將會是最有可能的接盤者?
誰將是最有可能的買家?
Wind數據顯示,根據節前最后一日的收盤價7.12元,總股本10.4189億股估算,光明乳業市值約達74億元左右,按上實控股持有近1/3計,合24.6億元左右。
也有市場分析師表示,不排除包括伊利、蒙牛在內的第三方投資人介入的可能。而從另一方面講,在經歷了“三聚氰胺”事件的行業震蕩后,今年乳企的日子普遍比較難過,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伊利和蒙牛本身都虧損嚴重,若再接手光明乳業恐怕將很難消化,其他遭受隨時的乳業也或將不太有實力能穩當的接到30%多的光明控制權。
還有一種可能,上實控股將有可能分期拋售這部分股權,其光明集團得到最夠控制權后,那么其余的股權不會威脅到大股東的控制地位,也就不足為懼了。
記者查閱資料顯示,由于第二大股東上實控股有意出售光明乳業35.176%股權的消息,光明乳業在二級市場上已經有強勢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眾多機構投資者參與其中,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公布的龍虎榜顯示,出現在光明乳業買入席位前四位的全是機構席位,合計買入量近8000萬元。(記者 李 冰)
光明乳業擬轉讓全部股權
據證券日報報道,近日,光明乳業第二股東的實際控制人上海實業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滕一龍稱,上海食品控股有限公司將出售光明乳業35.176%股權。
4月23日,光明乳業(600597)公告稱,正式書面詢問了二股東上實控股,其回函證實確實有意退出光明乳業。
但如果上實控股欲退出,那么接盤著是誰,目前仍是個迷。
5月3日《證券日報》記者致電光明乳業董秘朱建毅,他對記者表示不想多說。
二股東撒手是
為了做強自己的主營業務?
記者查閱資料顯示,光明乳業第一大股東是上海牛奶(集團)有限公司,持股35.27%,比第二大股東上實食品控股有限公司僅高0.09%的股權比例。
隨后是東方希望集團持股3.8%,其余前十大股東基本是金融投資機構,僅一家持股比例為1.2%,其他則不足1%。
那么依照此種股權結構來看,一旦第三方接盤上實食品控股所持光明乳業第二大股東席們,雙方關系必將非常微妙,接盤方持有的上實控股股權加上二級市場收購,將可能超越大光明集團成為光明乳業實際控制人,到那時候光明乳業的實際控制人也將變更。
當記者以此問董秘朱建毅時,他表示:“這事要問我們新聞發言人,我對此不想評論太多!钡斢浾咧码姽饷魅闃I新聞發言人的手機時,卻一直無人接聽。
二股東的有意退出引發市場對光明將被收購的預期。
中國奶業協會理事王丁棉對媒體表示,二股東上實控股想退出乳業主要原因是為了專心于主營業務。
記者查閱資料顯示,光明乳業第二大股東實際控制人上實控股在2008年年報中明確表示,將加大退出非核心業務的力度。其董事長滕一龍也表示,上實將繼續把主營業務做大做強,聚焦發展基建設施、醫藥、消費品及房地產四大產業,同時優化產品結構,并逐步退出非核心業務。
相關分析人士認為,對上實控制來說,乳業就是一個非核心領域。更重要的是,去年受“三聚氰胺”事件影響的光明乳業,虧損達2.86億元,讓上實旗下消費品業務盈利貢獻減少49.5%。因此,上實控股拋售光明乳業股權勢在必行。
上實集團似乎正在如他所言的一樣,在一步一步退出非核心業務。不久前,上實集團完成了出售所持聯華超市21.17%股權的交易,該交易價值約10.56億元。如果說這是上實控股退出非核心業務的一步,那么退出光明乳業就可能是下一個大動作。
上實控股決意出售光明乳業股權是否已將此事和大股東溝通,其董秘表示不便評論。
大股東是否可能接盤?
面對相差無幾的股權結構,外界對光明乳業未來的接盤者,傳言頗多。
有分析師表示,不排除包括伊利、蒙牛在內的第三方投資人介入的可能,這也意味著中國乳業勢力格局將出現變動。
不過,伊利和蒙牛均未對此置評。王丁棉表示,蒙牛、伊利介入其中的可能性很低,“最大的可能性是光明集團接手,一方面股東有優先受讓權,另一方面這么多的股權光明也不能將其推到市場中去。由于前兩大股東持股比例幾乎相當,如若交由市場,對大股東的控制地位無疑是個威脅。”
記者查閱資料顯示,光明的大股東和二股東均是國資背景,顯然這幾成股權的去向極可能在上海國資重組的大盤子下,也限制了市場的想象空間。
不過,時值乳業江湖變局,在沒有最終結果之前,一切都將是未知數。
那么如果光明集團接手上實集團的35.176%股權,那么著就意味著持股比例將高達70%,對此有分析師認為,不排除光明集團找到一位合作者聯手接盤,既滿足絕對控股的要求,也免于付出過高的代價。
證券界著名維權律師楊兆全接受記者采訪時候表示:“這是可行的,法律上時準許的,法律上要求是保證一個上市公司25%的股權要對外流通,那么現在的情況來看就算光明乳業大股東吃掉二股東的股權比例也不超過75%,所以這也肯定是他可選的必備方案!
國海證券分析師劉金滬表示,如果大股東可以借此機會,將控股比例提高到51%以上,實現絕對控股地位,對于光明也是很好的安排,而且光明集團亦有此實力。
但是也有分析師也對此表示質疑認為,現下這個市場光明集團接手70%的股權不太現實。那么誰將會是最有可能的接盤者?
誰將是最有可能的買家?
Wind數據顯示,根據節前最后一日的收盤價7.12元,總股本10.4189億股估算,光明乳業市值約達74億元左右,按上實控股持有近1/3計,合24.6億元左右。
也有市場分析師表示,不排除包括伊利、蒙牛在內的第三方投資人介入的可能。而從另一方面講,在經歷了“三聚氰胺”事件的行業震蕩后,今年乳企的日子普遍比較難過,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伊利和蒙牛本身都虧損嚴重,若再接手光明乳業恐怕將很難消化,其他遭受隨時的乳業也或將不太有實力能穩當的接到30%多的光明控制權。
還有一種可能,上實控股將有可能分期拋售這部分股權,其光明集團得到最夠控制權后,那么其余的股權不會威脅到大股東的控制地位,也就不足為懼了。
記者查閱資料顯示,由于第二大股東上實控股有意出售光明乳業35.176%股權的消息,光明乳業在二級市場上已經有強勢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眾多機構投資者參與其中,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公布的龍虎榜顯示,出現在光明乳業買入席位前四位的全是機構席位,合計買入量近8000萬元。(記者 李 冰)
光明乳業擬轉讓全部股權
據證券日報報道,近日,光明乳業第二股東的實際控制人上海實業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滕一龍稱,上海食品控股有限公司將出售光明乳業35.176%股權。
4月23日,光明乳業(600597)公告稱,正式書面詢問了二股東上實控股,其回函證實確實有意退出光明乳業。
但如果上實控股欲退出,那么接盤著是誰,目前仍是個迷。
5月3日《證券日報》記者致電光明乳業董秘朱建毅,他對記者表示不想多說。
二股東撒手是
為了做強自己的主營業務?
記者查閱資料顯示,光明乳業第一大股東是上海牛奶(集團)有限公司,持股35.27%,比第二大股東上實食品控股有限公司僅高0.09%的股權比例。
隨后是東方希望集團持股3.8%,其余前十大股東基本是金融投資機構,僅一家持股比例為1.2%,其他則不足1%。
那么依照此種股權結構來看,一旦第三方接盤上實食品控股所持光明乳業第二大股東席們,雙方關系必將非常微妙,接盤方持有的上實控股股權加上二級市場收購,將可能超越大光明集團成為光明乳業實際控制人,到那時候光明乳業的實際控制人也將變更。
當記者以此問董秘朱建毅時,他表示:“這事要問我們新聞發言人,我對此不想評論太多!钡斢浾咧码姽饷魅闃I新聞發言人的手機時,卻一直無人接聽。
二股東的有意退出引發市場對光明將被收購的預期。
中國奶業協會理事王丁棉對媒體表示,二股東上實控股想退出乳業主要原因是為了專心于主營業務。
記者查閱資料顯示,光明乳業第二大股東實際控制人上實控股在2008年年報中明確表示,將加大退出非核心業務的力度。其董事長滕一龍也表示,上實將繼續把主營業務做大做強,聚焦發展基建設施、醫藥、消費品及房地產四大產業,同時優化產品結構,并逐步退出非核心業務。
相關分析人士認為,對上實控制來說,乳業就是一個非核心領域。更重要的是,去年受“三聚氰胺”事件影響的光明乳業,虧損達2.86億元,讓上實旗下消費品業務盈利貢獻減少49.5%。因此,上實控股拋售光明乳業股權勢在必行。
上實集團似乎正在如他所言的一樣,在一步一步退出非核心業務。不久前,上實集團完成了出售所持聯華超市21.17%股權的交易,該交易價值約10.56億元。如果說這是上實控股退出非核心業務的一步,那么退出光明乳業就可能是下一個大動作。
上實控股決意出售光明乳業股權是否已將此事和大股東溝通,其董秘表示不便評論。
大股東是否可能接盤?
面對相差無幾的股權結構,外界對光明乳業未來的接盤者,傳言頗多。
有分析師表示,不排除包括伊利、蒙牛在內的第三方投資人介入的可能,這也意味著中國乳業勢力格局將出現變動。
不過,伊利和蒙牛均未對此置評。王丁棉表示,蒙牛、伊利介入其中的可能性很低,“最大的可能性是光明集團接手,一方面股東有優先受讓權,另一方面這么多的股權光明也不能將其推到市場中去。由于前兩大股東持股比例幾乎相當,如若交由市場,對大股東的控制地位無疑是個威脅。”
記者查閱資料顯示,光明的大股東和二股東均是國資背景,顯然這幾成股權的去向極可能在上海國資重組的大盤子下,也限制了市場的想象空間。
不過,時值乳業江湖變局,在沒有最終結果之前,一切都將是未知數。
那么如果光明集團接手上實集團的35.176%股權,那么著就意味著持股比例將高達70%,對此有分析師認為,不排除光明集團找到一位合作者聯手接盤,既滿足絕對控股的要求,也免于付出過高的代價。
證券界著名維權律師楊兆全接受記者采訪時候表示:“這是可行的,法律上時準許的,法律上要求是保證一個上市公司25%的股權要對外流通,那么現在的情況來看就算光明乳業大股東吃掉二股東的股權比例也不超過75%,所以這也肯定是他可選的必備方案!
國海證券分析師劉金滬表示,如果大股東可以借此機會,將控股比例提高到51%以上,實現絕對控股地位,對于光明也是很好的安排,而且光明集團亦有此實力。
但是也有分析師也對此表示質疑認為,現下這個市場光明集團接手70%的股權不太現實。那么誰將會是最有可能的接盤者?
誰將是最有可能的買家?
Wind數據顯示,根據節前最后一日的收盤價7.12元,總股本10.4189億股估算,光明乳業市值約達74億元左右,按上實控股持有近1/3計,合24.6億元左右。
也有市場分析師表示,不排除包括伊利、蒙牛在內的第三方投資人介入的可能。而從另一方面講,在經歷了“三聚氰胺”事件的行業震蕩后,今年乳企的日子普遍比較難過,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伊利和蒙牛本身都虧損嚴重,若再接手光明乳業恐怕將很難消化,其他遭受隨時的乳業也或將不太有實力能穩當的接到30%多的光明控制權。
還有一種可能,上實控股將有可能分期拋售這部分股權,其光明集團得到最夠控制權后,那么其余的股權不會威脅到大股東的控制地位,也就不足為懼了。
記者查閱資料顯示,由于第二大股東上實控股有意出售光明乳業35.176%股權的消息,光明乳業在二級市場上已經有強勢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眾多機構投資者參與其中,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公布的龍虎榜顯示,出現在光明乳業買入席位前四位的全是機構席位,合計買入量近8000萬元。(記者 李 冰)
4月23日,光明乳業(600597)公告稱,正式書面詢問了二股東上實控股,其回函證實確實有意退出光明乳業。
但如果上實控股欲退出,那么接盤著是誰,目前仍是個迷。
5月3日《證券日報》記者致電光明乳業董秘朱建毅,他對記者表示不想多說。
二股東撒手是
為了做強自己的主營業務?
記者查閱資料顯示,光明乳業第一大股東是上海牛奶(集團)有限公司,持股35.27%,比第二大股東上實食品控股有限公司僅高0.09%的股權比例。
隨后是東方希望集團持股3.8%,其余前十大股東基本是金融投資機構,僅一家持股比例為1.2%,其他則不足1%。
那么依照此種股權結構來看,一旦第三方接盤上實食品控股所持光明乳業第二大股東席們,雙方關系必將非常微妙,接盤方持有的上實控股股權加上二級市場收購,將可能超越大光明集團成為光明乳業實際控制人,到那時候光明乳業的實際控制人也將變更。
當記者以此問董秘朱建毅時,他表示:“這事要問我們新聞發言人,我對此不想評論太多!钡斢浾咧码姽饷魅闃I新聞發言人的手機時,卻一直無人接聽。
二股東的有意退出引發市場對光明將被收購的預期。
中國奶業協會理事王丁棉對媒體表示,二股東上實控股想退出乳業主要原因是為了專心于主營業務。
記者查閱資料顯示,光明乳業第二大股東實際控制人上實控股在2008年年報中明確表示,將加大退出非核心業務的力度。其董事長滕一龍也表示,上實將繼續把主營業務做大做強,聚焦發展基建設施、醫藥、消費品及房地產四大產業,同時優化產品結構,并逐步退出非核心業務。
相關分析人士認為,對上實控制來說,乳業就是一個非核心領域。更重要的是,去年受“三聚氰胺”事件影響的光明乳業,虧損達2.86億元,讓上實旗下消費品業務盈利貢獻減少49.5%。因此,上實控股拋售光明乳業股權勢在必行。
上實集團似乎正在如他所言的一樣,在一步一步退出非核心業務。不久前,上實集團完成了出售所持聯華超市21.17%股權的交易,該交易價值約10.56億元。如果說這是上實控股退出非核心業務的一步,那么退出光明乳業就可能是下一個大動作。
上實控股決意出售光明乳業股權是否已將此事和大股東溝通,其董秘表示不便評論。
大股東是否可能接盤?
面對相差無幾的股權結構,外界對光明乳業未來的接盤者,傳言頗多。
有分析師表示,不排除包括伊利、蒙牛在內的第三方投資人介入的可能,這也意味著中國乳業勢力格局將出現變動。
不過,伊利和蒙牛均未對此置評。王丁棉表示,蒙牛、伊利介入其中的可能性很低,“最大的可能性是光明集團接手,一方面股東有優先受讓權,另一方面這么多的股權光明也不能將其推到市場中去。由于前兩大股東持股比例幾乎相當,如若交由市場,對大股東的控制地位無疑是個威脅。”
記者查閱資料顯示,光明的大股東和二股東均是國資背景,顯然這幾成股權的去向極可能在上海國資重組的大盤子下,也限制了市場的想象空間。
不過,時值乳業江湖變局,在沒有最終結果之前,一切都將是未知數。
那么如果光明集團接手上實集團的35.176%股權,那么著就意味著持股比例將高達70%,對此有分析師認為,不排除光明集團找到一位合作者聯手接盤,既滿足絕對控股的要求,也免于付出過高的代價。
證券界著名維權律師楊兆全接受記者采訪時候表示:“這是可行的,法律上時準許的,法律上要求是保證一個上市公司25%的股權要對外流通,那么現在的情況來看就算光明乳業大股東吃掉二股東的股權比例也不超過75%,所以這也肯定是他可選的必備方案!
國海證券分析師劉金滬表示,如果大股東可以借此機會,將控股比例提高到51%以上,實現絕對控股地位,對于光明也是很好的安排,而且光明集團亦有此實力。
但是也有分析師也對此表示質疑認為,現下這個市場光明集團接手70%的股權不太現實。那么誰將會是最有可能的接盤者?
誰將是最有可能的買家?
Wind數據顯示,根據節前最后一日的收盤價7.12元,總股本10.4189億股估算,光明乳業市值約達74億元左右,按上實控股持有近1/3計,合24.6億元左右。
也有市場分析師表示,不排除包括伊利、蒙牛在內的第三方投資人介入的可能。而從另一方面講,在經歷了“三聚氰胺”事件的行業震蕩后,今年乳企的日子普遍比較難過,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伊利和蒙牛本身都虧損嚴重,若再接手光明乳業恐怕將很難消化,其他遭受隨時的乳業也或將不太有實力能穩當的接到30%多的光明控制權。
還有一種可能,上實控股將有可能分期拋售這部分股權,其光明集團得到最夠控制權后,那么其余的股權不會威脅到大股東的控制地位,也就不足為懼了。
記者查閱資料顯示,由于第二大股東上實控股有意出售光明乳業35.176%股權的消息,光明乳業在二級市場上已經有強勢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眾多機構投資者參與其中,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公布的龍虎榜顯示,出現在光明乳業買入席位前四位的全是機構席位,合計買入量近8000萬元。(記者 李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