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偉勛 即便中國水泥產業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增長減速,國內最大的水泥企業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3323.HK,簡稱中“中國建材”)的擴張步伐也未放緩。中國建材董事局主席宋志平4月1日表示,公司計劃未來3年內將水泥產能從2008年底的1.2億噸,提高到3億噸,成為對行業有主導力的大型企業集團。
在每一個公開場合,53歲的宋志平幾乎都要談及“聯合重組”,4月1日下午開幕的“2009中國國際水泥峰會”也不例外。他在中國水泥協會、中國貿促會建材分會主辦的這次峰會上表示,當前水泥行業的最大挑戰,是行業結構調整不到位,布局不合理,市場競爭過度化,整個行業的協調能力較弱。為改變這種局面,必須改變水泥企業的成長方式,大力推行行業的聯合重組,提高集中度。
從2007年開始,中國建材借助央企的政策和資金優勢,在水泥行業展開大規模聯合重組。當年聯合30多家中小水泥企業,組建了75%的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日前,又聯合遼源金剛水泥(集團)有限公司和弘毅投資產業一期基金(天津)設立了北方水泥有限公司。加上位于淮海經濟區的全資子公司中聯水泥有限公司,中國建材目前已成為中國最大、全球第二的水泥企業,水泥產能已從2006年上市之初的1000萬噸,激增到1.2億噸,占全行業總產能的9%左右。
宋志平表示,未來三年內,南方水泥的產能將達到1.5億噸,成為華東、華南地區的超大型企業;中聯水泥的產能將突破1億噸,成為淮海經濟區的大型企業;北方水泥的產能有望達到5000萬噸,成為北方地區的中大型企業。
目前,以東北三省、內蒙古為主的北方地區,正在成為中國建材新的戰略區域。有消息稱,內蒙古烏蘭水泥已經簽約加入北方水泥公司,吉林金圓、佳木斯鴻基集團、蒙西水泥未來也有望加盟。目前,北方水泥的產能已達到3000萬噸左右。
在宋志平看來,作為央企的中國建材在聯合重組方面擁有資本、市場、文化、技術等優勢,公司將在不增加行業總量的基礎上擴大規模,通過聯合重組提高對區域市場的控制力。他認為,水泥企業應轉變過去單純依靠增加產能來達到企業規模增長的成長模式,代之以通過延伸產業鏈和提高附加值來實現企業效益的提升。
在加速對中小水泥企業進行重組的同時,中國建材也開始謀求與大型水泥企業進行市場協同。稍早一些時候,宋志平與海螺水泥(600585.SH)董事長郭文叁就加強合作進行了會談,后者是產能僅次于中國建材的水泥企業。不過雙方目前還沒有展開實質性的合作。
宋志平表示,中國的水泥行業應形成大企業主導各自戰略區域市場的格局,不同的大企業集團應有不同的戰略區域。同時,大企業要主動進行市場協同,帶頭進行行業自律。
中國建材的母公司是中國建筑材料集團公司,后者2008年的銷售收入達到613億,激增84%。在國務院國資委旗下總資產500億-1000億元的央企中,中國建材集團2008年度銷售收入增幅位居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