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雕塑衣紋是具象雕塑研究領域中一個不起眼、又不可少的部分,是表現雕塑人物形象的方面之一。在此,主要談談衣紋塑造基本訓練中應注意的幾點,掌握和運用其中的規律。
衣紋的勢
初學河南雕塑工藝者面對模特兒身上不斷改變的衣紋,往往被縱橫交錯、繁雜變化的紋理弄得眼花繚亂,不知從何處下手。在這個階段,衣紋中的勢決定紋理的延展方向,根據主要方向,對眾多的紋理分組歸納,安排主次,這樣才能有條有理,使褶皺體系貫穿起來。速寫功底好的同學會在短時間內捕捉到精彩的衣紋。
另外,從作業的藝術性上來說,要善于"取勢",即從已有的物象或圖像景觀上借鑒其中的勢。象枯木中的"朽勢";石料中的"刀砍斧劈之勢";氣流與水流的"縹緲之勢";書法中點畫痕跡的"筆
勢"等等。把此類的勢運用在衣紋的塑造中,不但能增添韻律,而且能延展衣紋的審美內涵。
變幻的點
衣紋就像一首點、線、面、體的交響樂。點的延伸是線,線源于面的轉折,面的朝向又是體的體現。
在深入塑造的過程中,細致敏銳的觀察使我們看見更多有意思的現象,點的微妙,就是這些現象。順著紋理找到起止點,就找到了衣紋的來龍去脈。衣紋中,轉折點最為有情緒,它們交待了面的翻轉是急迫還是緩慢。中世紀維特斯特奧茲的一件雕塑衣紋,紋理轉折繁多,轉折點的角度大多堵峭、峰銳,這些積壓在一起的衣褶給人一種緊張感,正是人物不安的情緒表現。(圖1) 低點通常在眾多的褶皺里隱藏起來,找不到正確的低點,往往會出現兩種衣紋處理中最忌的現象:臃腫無形。衣服象是沒有穿在身上,顯得臃腫肥。
更多河南雕塑信息請登錄:http://www.hndhy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