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硅油的發展歷史
有機硅柔軟劑的發展歷史可追溯至20世紀40年代。早在1940年,人們就嘗試用二甲基二氯硅烷浸漬織物,以期獲得某種防水效果。但二甲基二氯硅烷使用過程中會釋放出對人體及織物有害的氯化氫氣體。1945年,人們又用甲基硅醇鈉的堿性溶液浸漬織物,發現織物經弱酸處理,于110°C~120°C烘干后有良好的防水效果,但是高堿性浸漬液對織物有不良影響[3]。因此,上述兩項
氨基硅油技術均未被紡織工業所采用。
50年代左右含氫硅油出現后,Dow Corning公司的研究人員以含氫硅油乳液整理織物,獲得了好的防水效果。但含氫硅油在織物表面所形成的防水膜硬、脆、且易脫落。而加入甲基硅乳與含氫硅乳共混整理,則形成的防水膜柔軟、手感好。這是一項有實際意義的發現,由此引發了人們對有機硅作為織物柔軟劑的研究興趣。近50年來聚硅氧烷的發展,特別是反應性、功能性聚硅氧烷的出現,已使得有機硅柔軟劑異彩紛呈,廣泛用于纖維與織物柔軟整理、紡絲油劑、毛發調理劑及家用洗滌劑的復配等多個方面。
更多
氨基硅油信息,請登錄:
氨基硅油 http://www.yusen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