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昌洪稱,稀土產業無序阻礙了稀土產業的發展,據不完全統計,至1999年底,贛州新建的25戶稀土分離企業僅存5戶,歷年累計虧損2億多元,負債3.5億元以上,總資產負債率高達196%,“真是捧著金飯碗討飯吃”。
在國家兼并重組的政策等因素推動下,內蒙古白云鄂博和江西贛州基本完成資源整合,但由于我國稀土資源分布過于分散,僅稀土大省就有內蒙古、江西、廣東、湖南、廣西、福建、四川等,整體兼并重組工作進展不大。
在何昌洪看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各個地方情況不一樣,一些政策難以與現實情況結合”。
近年來國家進一步加強了對稀土產業的整治,工信部相繼出臺《2009-2015年稀土工業發展規劃》、《稀土工業產業發展政策》,同時稀土也被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
據上海有色網稱,稀土產業此前一段時間的兼并重組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兼并重組仍以行政重組為主流,整合的主體往往以國企和央企為主,不可避免地導致具有市場能力的中小企業被迫擠出主流市場。
而在《意見》中,提出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則,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基礎性作用,規范行政行為,由企業通過平等協商、依法合規開展兼并重組,防止“拉郎配”,并放寬民營資本的市場準入,切實向民營資本開放法律法規未禁入的行業和領域,并放寬在股權比例等方面的限制。
利好龍頭企業
“這個政策肯定是利好大型企業,對小型企業不利。”東莞證券分析師劉卓平向本報記者表示,國內將淘汰關閉一些稀土小企業,形成幾個比較大的稀土龍頭在整合各自領域的資源的格局。
近些年來,國家不斷加強對稀土行業的管理,從設定準入門檻、減少出口配額到推進兼并重組等。
在彭波看來,國家對稀土行業的管理卓有成效,“這在稀土產品的價格上可明顯地看到”。
在8月30日的一份報告中,彭波稱,近1年來,國家對稀土出口配額的持續收緊導致目前我國稀土金屬產品出口價格平均上漲了12萬元/噸,稀土氧化物產品出口價格平均上漲了近20萬元/噸。
在出口配額的管理上,國家總體趨勢是總額減少,企業也越來越集中,而隨著稀土產業兼并重組工作的進行,業內龍頭企業越來越有優勢,彭波稱,《通知》要求清理限制跨地區兼并重組的規定并理順地區間利益分配關系,企業的綜合能力將被擺在更重要的位置,“稀土龍頭企業將在兼并重組的優勢更加明顯”。
據了解,包鋼稀土和江西銅業基本控制了內蒙古和四川的稀土資源,而在江西、廣東、福建等主要資源地的爭奪上,原主要以本地企業為主,比如廣晟有色、廈門鎢業分別計劃負責廣東和福建的稀土整合,但《通知》或將打破原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