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江蘇建科院的董事長,又是建筑材料學科的博士生導師,繆昌文在緊張工作之余,把自己對于經濟發展、社會生活一年來的觀察思考與調查研究,融入了這1.4萬多字的建議中!白鳛橐幻舜蟠,多渠道了解社情民意,可以更好地履職。”他說。
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后,電視中慘痛的畫面引發了繆昌文對工程抗震的思考。他聯系實際提出,我國工程抗震工作已開展30多年,但至今仍沒有一部統領全國的用于指導、監督和檢查抗震工作的建設工程抗震法規。為此建議盡快制定和頒發《建設工程抗御地震災害管理條例》,作為《防震減災法》的配套法規,規定與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抗震設防標準,確保工程抗震質量,把預防地震災害的基礎夯牢。
作為人大代表,需要有一份敏銳和責任。國家四萬億投資計劃實施后,繆昌文分析認為,四萬億中,有近一半投資將用于固定資產投資和鐵路、公路、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隨著新增投資的到位,全國建筑工程規模將呈現較快增長態勢。因為上馬快,這些造福子孫的大工程必須建設好,否則留下遺憾,造成浪費,是把好事辦壞。他呼吁:在施工安全面臨更加嚴峻挑戰的形勢下,建議政府和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工程質量安全,以得力之舉抓好工程質量安全,形成對整個工程質量進行控制、監督、管理的體制,堅決遏制重大工程質量事故發生。
搞建筑科學出身的繆昌文,對建筑節能尤為關注。有關這方面的一條建議,繆昌文已經提了兩次。建筑節能中,絕大多數的保溫材料都無法與建筑物同壽命,這給今后房屋維修管理帶來了一系列難題;現有建筑的節能改造面廣量大,且缺乏資金支持;與此同時,太陽能、地源熱、水源熱等自然資源在建筑上的應用潛力巨大。他由此建議,鼓勵通過稅收政策加強自然能源和可再生資源的科技攻關、研發生產和推廣應用;鼓勵建筑全裝修,相應減少噪聲污染和建筑垃圾廢棄物的產生與污染;鼓勵開發商采用地熱、水熱、空氣熱以及太陽能光熱、光伏、光纖技術,以減少對煤電的消耗和依賴。這樣,既有助于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又可改善居住環境,滿足居住舒適性要求。 陸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