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厘米厚的板材保溫又隔熱
鮑家聲教授說,“5·12”大地震后,他對現行建筑進行了深刻反思。像歐美90%以上的房屋都是木制的,日韓也有許多木制房屋,木材有自呼吸的作用,是最適合人居住的建筑材料。但歐美日韓使用的都是原木,房產商推銷的那種北美別墅,一平方米要3000—4000元呢!怎樣才能蓋出中國特色的“平民化木屋”呢?鮑教授于是設想用新型裝配式木構板來建筑房屋。
“江蘇蘇北有許多楊樹生長基地,楊樹生長周期快,一般8—10年就能成材,同時每年農村都會產生大量廢棄秸稈,與其將它們燃燒掉造成空氣污染,倒不如用于環保建筑材料,一舉兩得。”鮑教授說。他設計的新型木構板式建筑就是采用速長再生的楊木和農作物廢棄物秸稈,而且這種板材的保溫隔熱效果相當好!拔覀兩w木屋的板材只有8厘米的厚度,把板材拿到東南大學實驗室監測發現,保溫隔熱效果相當于49厘米厚的磚墻!”鮑教授告訴記者,這里的奧秘就在于,8厘米厚的板材其實有5層,包括楊樹板,秸稈板,中間還隔了兩層空氣層。
記者看到,在木屋的外墻還“涂”了一層暗紅的“漆”,鮑教授告訴記者,這是覆膜,這主要是為了防潮防水。“事實上,這個木屋去年7月蓋成的,到現在經歷了狂風暴雨,經歷了36攝氏度的高溫和零下9攝氏度的嚴寒考驗,一切狀態都不錯,算是質量過關了!
有塊空地就能DIY
木屋和普通房屋不同之處除了建材不用鋼筋、水泥外,建造過程也相當簡單。鮑教授說,我們自己花錢在徐州找了一家木材加工廠,按我們的要求生產出事先設計好的建筑材料,然后只用了一個卡車就運到了南京,請了5個工人來“搭房子”,由于一切都設計好了,工人組裝一個星期就完成了!斑@有點像現在瑞士宜家家具的模式,買回家具后自己動手組裝。”鮑教授認為,這種木構板式建筑不僅可用于災區安置房和安居房,還適用于城鄉低層建筑、多層和高層的圍護結構、舊建筑更新改造再裝修的主要構件。換句話說,只要有塊空地,你就能“DIY”出一棟夢想中的木制小別墅。
不但防震而且環保
建造木屋的設想來自于地震,鮑教授說,木質結構非常有利于抗震,除了房子本身重量輕,倒塌不會造成嚴重傷亡外,木制房屋的連接處用的是榫頭,這樣有柔性,這和扁擔被壓得很彎但不會斷是一個道理。不過抗震只是一個目的,“節能減排是全世界面臨的共同任務,建筑是耗能的大戶,改變現行建筑模式勢在必行”。鮑教授認為,盡可能利用自然的林、農材料,在現代先進木業加工的基礎上,創建一種取于自然、立于科技的現代木構板式建筑新體系、新模式。這一模式將促使建筑業走上環保、生態、健康、清潔和文明的可持續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