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櫥柜滿足消費者個性化要求
擁有屬于自己的個性櫥柜是許多80、90后消費者所青睞的。合理的定制櫥柜,不但充分利用了家里的空間,價格也比市場上的櫥柜便宜了一些。其實,從實用方面來說,目前市場上的櫥柜由于款式、尺寸的限制以及不易融入整體家居裝修風格等因素,已越來越難以滿足現代人對家居空間的需求。而整體定制櫥柜定做的方式,在解決這些矛盾的同時,更能合理利用好空間,也為日后的維護和調整提供了諸多方便。有的廠家甚至還推出了從櫥柜制作到飾品搭配的整體定制服務,滿足了人們對家居空間的個性化要求。
定制標準不一 陷阱須留意
單從省錢的角度講,如果廠家的信譽口碑很不錯,那么定制櫥柜是很劃算的。如果所有的櫥柜都定制,找一個可靠的廠家,選定一種較為環保的主材實施整體定制,因為材料利用率高,做下來要比購買同樣材料的成品櫥柜節省千元以上,不少消費者也是沖著省錢選擇了定制產品。但是目前,定制櫥柜還沒有規范的標準,在材料、環保、價格等方面還是以廠家與消費者的自我約定為主。由于信息不對稱,消費者一旦不注意,就可能陷入到定制櫥柜誤區中,以至于多掏腰包。
陷阱一:定制櫥柜計價模式藏貓膩
據了解,定制櫥柜計價模式一般為:材料的實際使用量×單價+主配件費用=總價。筆者了解到,銷售人員在報價時,往往只告訴消費者每平方米使用材料的價格,而制作櫥柜時,安裝時所用的五金等配件都是另行收費。消費者如果不問清楚,僅按材料使用量來計算價格,做好后的櫥柜價格可能會超出預算。
陷阱二:定制櫥柜材料用量算法不同
定制櫥柜最主要的費用是主材的價格。同樣以定制整體櫥柜為例,很多人都認為使用材料的用量就是做好后的面積,如果整體櫥柜一共是3平方米,以為直接乘以材料單價就是主材的價格,卻忽視了擱板、擱架使用材料的面積。一般定制產品特別是定制櫥柜材料的使用量都要算展開面積,而不是整體面積。
陷阱三:產品質量難判斷
定制產品提供的樣品都是以原材料來區別價格,同樣規格的推拉門,材料不同價格也從4千多元到1萬元不等,對于一般消費者而言,很難區別出每種材料的差別。如果廠家在制作過程中以次充好、偷工減料,消費者很難發現。
綜上所述,消費者在選擇定制櫥柜時,應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貨比三家做好預算,不要因為貪圖便宜而買回了劣質產品。切勿因盲目追求個性而忽視對櫥柜產品質量、標準等方面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