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節目冠名、電視劇植入式廣告等在營銷界已屢見不鮮,但在墻紙行業卻相對少見。近年來,墻紙企業娛樂營銷開始興起,明星代言也日益風靡,大小品牌似乎都要有明星才能“撐起門面”。娛樂營銷作為一種新型營銷模式,逐漸受到各行各業企業們的關注。然而,部分墻紙企業在進行娛樂營銷的過程中,娛樂過度,導致企業資金緊張,因此墻紙企業娛樂營銷還需理性。
娛樂營銷有風險
當下,對于敏銳的商家來說,有娛樂的地方就有商機,借著影視劇、電視欄目、電臺等媒體進行的娛樂營銷順勢而生。此般娛樂狂歡,商家們紛紛參與其中,就連較為矜持的墻紙企業也帶著勃勃野心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娛樂營銷活動,此起彼伏,影響甚大。
通常來說,廣告投入決策是在影視節目制作期間就得定下來的,節目反響、收視率情況都是一個未知數。雖然“大數據”能為影視作品帶來前景的評估,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不如人意的商業電影就數不勝數。所以說,墻紙企業在娛樂營銷渠道選擇上,即電視欄目或者影視劇的挑選上,就存在著不可預知的風險。然而,雖知這是一場豪賭,很多墻紙企業卻早已布局其中,有的贏得盤滿碟滿,有的無功而返。
娛樂營銷不易做
代言人成為普遍共識,卻很難給墻紙企業帶來直接效益,不少業內人士也認為,娛樂營銷最大的賣點是在最短的時間內讓最大面的受眾了解到品牌,但由于營銷成本高、且大部分企業缺乏長期的“娛樂精神”,目前很難在墻紙行業中大規模開展。電視劇、演唱會雖然受眾面廣、能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但由于耗資巨大難以大規模鋪開。業內人士表示,娛樂營銷不可能給企業帶來直接的簽單量,如何將線下活動和娛樂營銷相配合才是關鍵,娛樂營銷投資巨大,更適合比較大型的連鎖品牌或國內一線品牌,中小企業在選擇時應慎重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