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主要精力放在市場上(今年已過去的大部分時間,基本都耗在市場了),對廠家關注稍微少些。上周末突然發現,在眾多主推大理石瓷磚的品牌中,有那么幾個,比較眼熟。想了想,哦,人家之前是做拋晶磚的,估計是在今年秋季陶博會期間改頭換面,再次新裝面世。跟同事說了這個事,同事說,在做拋晶磚之前,還有兩家是做仿古磚的,見風使舵,轉得很快。
記得看過一篇關于管理的文章,其中提到,反應太快的人,不適合做決策者,因為決策需要“慢一拍”。這句話在那篇文章中,有其特定的語境和用意,這里借用,想說明的是,企業在轉換產品品類的時候,不妨也“慢一拍”。跟風已經成為常態,再批評也沒多大意思,但這樣毫無主見而且快速地盲目跟風,看上去真危險。
談生產瓷磚,我是絕對的外行,不過還是得從最基礎的生產開始,推一推有點兒特別的多米諾骨牌。
換一個產品品類,產品研發會不會有問題?本來你家研發人員最擅長研發仿古磚,現在你突然要他做微晶石了,他是否有能力快速適應這種轉變,研發出與別家相比更具競爭力的產品?跟寫文章是一個道理。這兩年招聘記者,碰到不少才子才女,寫詩詞歌賦,文鋪錦繡、字吐珠璣,讓寫篇新聞報道,簡直糟糕透了。
好吧,不費勁去做研發,可以輕輕松松把別人家的版copy過來。那么,生產工藝和技術就算不會出問題,估計短時間內也難以把產品做得很到位。生產線上的技術人員跟寫稿子的記者差不多,習慣于寫農民種田、當官的開會的那類記者,讓他去發現問題、寫深度報道,沒有一定的學習和適應過程(更重要的是天賦),再好的話題給到他,做出來的,絕對也會是那種農民種田、當官的開會的感覺。
當然,你也可以不做研發,不做生產,就管推品牌,勁兒只使在“把產品賣到經銷商那兒”這一個點上。記得2010年走終端市場的時候,有剛開始做仿古磚的業務員跟我提過,他們企業現在有很大的問題,一幫習慣于推廣拋光磚的業務員,現在根本不知道怎么向經銷商推仿古磚。行業進化了四年,不知道業務員們是否都修煉得全能化了,無論公司朝三暮四轉換主推的產品品類有多快,不管帶著怎樣的產品小樣去找經銷商,都能讓別人下單。
產品推到了經銷商那里之后呢?先且不說產品品類總是換來換去的品牌。在終端市場,常見到一些品牌店員,對自家品牌尚且還未完全認識,對產品更是一知半解,就算真心想買他家瓷磚的消費者,遇到這樣的店員,也不會選擇在這里消費。畢竟,現在中國陶瓷行業還沒有哪家的產品,是其他家不可取代的。曾經碰到店員講不清自家品牌和產品的情況,多會批評企業市場部或營銷培訓部門在品牌文化建設和產品知識培訓這一塊工作做得不到位。不過,有時候是否也要反思一下,是不是企業的策略朝令夕改,才導致問題?
再說了,產品品類的推廣,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產品做出來了,就能賣得出去。更何況,今年下半年跑終端的時候,已經明顯感覺到了終端的壓力,經銷商的倉庫都是滿滿的。也有廠家的人跟我們感嘆:“走到自己做得還算好的經銷商那里,一看,倉庫滿滿的,再壓貨,只能讓他擴建倉庫了。”
在這種市場行情下,經銷商倉庫里還滿滿壓著一堆你家品牌的仿古磚,你突然告訴他,廠家換路子了,現在倉庫里的貨要趕緊清掉,咱要抓緊推微晶石了。那不是要革經銷商的命么?經銷商死掉了,廠家能有好處?
都說以后瓷磚會越來越難賣。那么,在終端培養一幫真正懂你的產品,會幫你賣產品的人,這很重要。已經有企業因此獲得了不小的成功。這,需要在產品之路上有堅持的精神。還有一些企業,在做小眾品類這一塊一直堅持著,這幾年即使市場越來越不好,他們也能夠每年慢慢的、穩穩的增長。
當然,這里說的堅持,并不是說要向柯達或諾基亞那樣執著自己原本的拳頭產品,逆時代潮流而行,被別人搶占先機而走上毀滅之路。
只是,生意越難做,越不能亂了方寸,操之過急。碰到瓶頸是必然,若一遇阻礙就放棄原路,改道往看上去更美的地方而行,殊不知,只要是行路,哪里能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