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部分傳統家居賣場開始逐漸走向轉型升級之路,在整個金九銀十期間,市場并未給衛浴等家居行業帶來回暖的跡象,因此,不僅是衛浴企業甚至包括家居賣場都開始紛紛進行市場戰略調整,爭取在未來贏得一片市場空地。
衛浴市場需求疲軟
“國慶黃金周”一直被視為家居業市場行情的風向標,家居賣場黃金周的冷暖直接反映了市場的景氣程度。據了解,相比往年,今年國慶節期間家居賣場呈現出“活動多,人流少”的情況,少數賣場工作人員比顧客還要多。
從成交量來說,往年黃金周一個星期的銷量可以抵得上平時一個月的,但今年多數衛浴等家居品牌國慶的成交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有的賣場黃金周7天下來僅做成了一兩筆生意。多數商家都表示,今年的國慶“風吹水冷”,格外冷清。業內人士分析,一方面,受上游房地產市場的影響,今年衛浴市場需求疲軟。
需求疲軟 衛浴賣場聯姻家裝公司“火一把”
衛浴賣場聯姻家裝公司
據悉,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不少傳統家居賣場已在積極謀求變陣。有的開始加強與裝飾公司機構合作。裝飾公司進駐家居賣場,對家居賣場而言最大的利好并不是解決招租的問題,而是帶來人氣和銷售。
眾所周知,家居產業中有三個主體:賣場、裝飾公司和品牌商。隨著產業市場的變化,三方都在從各自的優勢出發做集成,各自的內容模塊開始不再涇渭分明。不少裝飾公司不僅有自己的材料供應系統,甚至有自己的物流系統。因此,如何平衡各方微妙關系,真正實現互利互惠,并且避免裝飾公司與材料商爭利,是考驗這種模式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
其次,“設計師吃回扣”現象是家裝行業的普遍生態。裝飾公司進駐衛浴賣場,如何與賣場的衛浴等材料商進行互動和聯合,能夠最大限度地保障消費者的利益,也是不少衛浴賣場負責人在考慮引進裝飾公司時一個亟待解決的機制問題。否則,裝飾公司與場內商戶的互動,有可能會演變成一場不可控的聯手“殺客”,最終損害到整個賣場,甚至整個行業的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