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城太冷清了,顧客都不能穿高跟鞋,不然只能聽見高跟鞋的"嗒嗒"聲,自己都覺得瘆得慌!”在登發家裝市場,一位銷售員無奈地調侃道。“十一”黃金周已經結束,這就意味著家居市場全年的銷售頂峰已過?粗降臉I績單,不少銷售員只好寄希望于元旦前一個月內的小幅增長點:一些家庭為了迎接新年可能會考慮置換部分家具。
“我們這個店有300平方米,去年"十一"黃金周賣了15萬元左右,可今年才賣了幾萬元,也就四分之一,”登發家裝市場某品牌的銷售員李阿姨感慨地說,“我們還算好的了,有的品牌"十一"七天"白臉"了,沒開張。”她回憶道,要是倒退四五年,一個黃金周賣出五六十萬元,容易得很。再看眼下,從黃金周結束到現在,又“嘎嘣兒”不動了。
金海馬家具城的某品牌顧問張達維也感同身受。他介紹,對于家居賣場來說,最重要的兩個時間段莫過于“五一”和“十一”,這兩個節日的業績幾乎占到全年銷量的三分之一。“我們是老品牌,口碑好,今年"十一"賣得和去年差不多,但也感覺一年不如一年,昨天我們店里才進來了5個人。”張達維表示,現在只盼著年前市民可能還會換點家具,我們能收收尾,然后從元旦到4月份,就又是淡季了。
即便一些市場占有率頗高的品牌,也難掩今年黃金周銷量的尷尬。某知名品牌代店長張莉莉表示,去年十月賣了近90萬元,而今年十月,至今只賣了30多萬元,“太不樂觀了,畢竟黃金周七天是十月份銷量的主要增長點。”
家居市場大環境發生變化了:客流量低,一天下來只進店三五個人已是常事。在銷售員眼中,一方面顧客的購買意愿并不強烈,“先隨便看看”的心態普遍;另一方面,由于家居品牌已接近飽和,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相比數年前,顧客似乎對家具的款式和價格都更為“挑剔”。
家居市場的低迷,究其原因,主要是今年以來房地產市場的波動,使得不少消費者持觀望態度。此外,今年本市的拆遷項目較少也是一個原因。
據九正建材網了解除了受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家居行業本身的競爭也愈演愈烈。從“老牌兒”的登發、金海馬,到后來的環渤海家居、紅星美凱龍、居然之家……蛋糕就這么大,誰都想吃一口。“也許以后家居市場就和蘇寧、國美一樣,倆巨頭一占領就完了。”一位銷售員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