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閩清積極推動陶瓷產業發展
閩清縣積極推動陶瓷產業發展:1.培育和壯大陶瓷龍頭企業,整合組建陶瓷企業集團,力爭到2015年陶瓷產業年產值超100億元。2.繼續推動陶瓷產業轉型升級,重點發展精細陶瓷特別是功能陶瓷等新型陶瓷。3.在穩定國內市場的同時開拓歐盟等新的國際市場,努力擴大英、美等國的市場份額,加大對中東、非洲和地中海等地區的出口比重,爭取出口額達3億美元以上。4.鼓勵和引導企業開展貫標認證和爭創更多的全省、全國名牌產品、名牌商標,支持和幫助閩清陶瓷行業協會注冊申報“閩清陶瓷[MqTaoci.Com]”區域著名品牌。
夾江金屬釉磚:從興盛迅速走向衰敗
當前夾江以及周邊陶瓷企業都熱衷于新建全拋釉生產線,但早在前些年金屬釉也曾是受夾江陶瓷企業青睞的“寵兒”。但時過境遷,在噴墨技術盛行下的今天,金屬釉生產線迅速由“寵兒”變成“棄兒”。
金屬釉是陶瓷產業釉料中的一種特殊藝術釉,主要施于仿古磚瓷磚上,也有施于日用陳設瓷的瓶罐、花瓶或藝術瓷上。施加金屬釉的瓷磚表面呈現出金屬質感的光澤,是因為其釉料配方中加入了重金屬元素,如氧化鐵紅、磷酸鋁等,并能呈現出各種顏色,紅、黃、銀、藍、黑等。
金屬釉生產線迅速減少,原料供應企業撤離
據業內人士透露,廣東道氏科技是第一家在夾江產區推廣金屬釉的制釉企業,當時產區內明珠、華宏、華宸、榮華、東方等多家仿古磚生產企業都紛紛進軍金屬釉產品生產領域,產區內幾乎所有涉足仿古磚生產的企業都在推廣金屬釉仿古磚。雖然夾江產區內很多企業在生產金屬釉產品,但是卻沒有堅持在設計、開發領域等方面的投入,從而為后期金屬釉產品的迅速衰敗埋下了禍根。
日前,記者在進行2014年“陶業長征全國陶瓷磚產能調研活動”四川產區的產能數據調查中發現,夾江產區內金屬釉生產線由已經原來的十幾條萎縮至如今5五條。不少企業已經把金屬釉生產線技改成仿古小地磚生產線。
與此同時,記者還了解到產區內不少金屬釉釉料銷售公司都紛紛撤銷了四川站的銷售網點。主要是因為金屬釉的售價由10萬元/噸到現在的7000~8000元/噸,銷售價格的大幅下滑令釉料企業無利可圖,所以紛紛撤離。
跌價嚴重,“薄利”成生產企業不能承受之重
夾江產區內明珠、東方、華宸等是川內最早生產金屬釉產品的企業。當時金屬釉產品作為行業內的新品,在終端市場上十分走俏,售價也非常高。據前明珠銷售總經理、現名磚廊老板毛曉勇透露,明珠剛推出金屬釉產品時售價4.5元/片,而現在金屬釉產品的售價一般在1.8元/片左右,售價跌了近3倍。
明珠正是依靠生產金屬釉產品發展壯大起來的,但現在卻沒有繼續再從事金屬釉產品生產,而是開始走專業生產仿古磚的道路。對此,記者曾多次問詢該企業相關領導,得到的答復是因為市場競爭壓力太大,同時金屬釉產品的銷售價格又太低,企業根本就不賺錢,只賺吆喝還得擔風險,所以才把金屬釉生產線進行技改。
盲目擴張致產銷失衡,企業紛紛技改
當夾江產區內陶瓷生產企業扎堆生產金屬釉產品時,隨之出現一系列的惡性循環反應。首當其沖是產能急劇增加導致產銷失衡,緊接著是產區新一輪“價格戰” 出現。
業內有關人士介紹,在夾江產區金屬釉產品生產鼎盛時期,日產可達15萬平方米,銷售半徑覆蓋川、渝、云、貴、陜、甘等多省。當時金屬釉一度成為產區企業最受寵愛的系列產品之一。但由于沒有遵循市場規律,缺乏相應的市場導向致產區企業大肆擴張金屬釉生產線,而最終導致產銷失衡。
產區內的金屬釉生產企業在經過一輪洗牌后,依然堅持生產金屬釉產品的企業有華宸、華宏、東方、皇城等。準備技改和已經技改完成的有明珠、杰達、威尼、匯豐等企業。(來源:《陶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