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個制造大國,在全球的很多地方都能夠看到被打上“MADE IN CHINA”印記的產品,這其中當然也不乏照明產品。中國人口眾多,這就為中國的制造行業提供了充足的廉價勞動力。近年來,隨著國內用工難的問題逐漸凸顯,制造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這也成為了以廉價勞動力為基礎發展的照明行業的一大阻力。
從我國的國民經濟組成來看,照明行業是其中較重要的一個部分。在以廉價勞動力為基礎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里,照明行業要分不小的一杯羹。雖然現在的照明行業機械生產的規模正在增大,但其主要是應用在上游的市場,而作為應用市場的下游依舊需要大量的人力才能完成。廉價勞動力的逐漸流失對于照明行業來說將是一個不小的沖擊。
面對勞動力不足的情況,照明行業的不少企業無奈的選擇高新吸引的方法來保證生產勞動力的充足。然而,并不是每個企業都能夠對于這種高薪招人的方式吃得消。這種方式直接提高了產品的生產成本,然而面對競爭,產品的價格又不能大幅上漲,這必然導致企業生產利潤的直線下降。照明行業往日靠廉價勞動力實現的低成本高收益的模式面臨著沖擊。
其實對于任何一種制造業,以廉價勞動力為基礎的生產模式都不是永遠的存在,其最終都會向技術密集型產業轉型。中國雖有豐富的廉價勞動力,但是這種勞動密集型的生產方式終將失去其優勢,畢竟以機械化生產為主的流水化生產線才能跟上現代工業快速發展的步伐。對于現在的照明行業而言,招工難的現狀雖然是一大難題,但卻也不失為一次轉型升級的機遇。企業如果能夠逐漸提高生產的機械化程度,通過引進高科技技術和機械化的生產或是加大機械化生產研究的力度,讓企業能夠實現從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生產力被動的模式轉向握緊主動權的技術密集型產業、知識密集型產業。那么,這不管是對于企業自身還是整個照明行業而言可以說都是一次重生的轉變。
不管是否能夠迫使照明企業成功轉型,這一場廉價勞動力漸失所帶來的沖擊對會給照明行業的發展帶來不小的影響。或停滯不前甚至倒退,或轉型重生快速成長,這將是照明行業的一次重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