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來襲直接帶動了空氣凈化器的熱銷。走進任何一個家電銷售區,銷售人員都會使出渾身解數宣揚所售產品“清除99%以上霧霾的能力”,霧霾成為空氣凈化器熱銷的“代言人”。事實上,行業人士透露,空氣凈化器對于霧霾等并沒有十分有效的清理,這種以點概面的營銷宣傳模式,也備受業界和專家爭議。如果不主打“治理霧霾”,這類產品該何去何從?
“除霧霾”成營銷賣點
剛從廣州去北京工作的小蔣落地后第一件事就是去商場購買空氣凈化器。在她看來,北方似乎就是霧霾的代名詞,走進任何一家賣場,幾乎每個知名家電品牌都推出空氣凈化器,并且被擺在最顯眼的地方出售,價格從幾百到幾千元不等,品牌包括亞都、伊萊克斯、夏普、飛利浦等。小蔣說,每個品牌的銷售人員都會告訴消費者產品除霧霾率達到99%。
自從2010年起,“PM 2.5”大規模進入國人視野后,與之相伴的霧霾概念也不斷成為民眾熱議話題,在環境安全成為民眾關心的頭等大事下,治理霧霾成為整個社會的訴求。從治理政策到治理產品,一波波行動從未停止。而一波波霧霾來襲直接帶動了空氣凈化器的銷售。中怡康監測數據顯示,2011年國內空氣凈化器銷量約為112萬臺,同比增長10 .9%;2012年國內空氣凈化器銷量約為126萬臺,零售總額約為10億元;2013年,銷量增至大約240萬臺,同比增長90 .5%,零售總額達到了大約26億元,同比增長160%。以北京為代表的京津冀地區銷售最為火爆,即便在受霧霾影響較小的廣州,也獲得了超過兩位數的增長。
據觀察,“除霧霾”成為所有產品最大的營銷賣點。在京東、淘寶等網上商城,眾多品牌空氣凈化器都打出除霧霾的標簽,價格從幾十元到幾千元不等。在廣東雙劍破局營銷策劃有限公司董事長沈坤看來,這種營銷模式屬于將無需求產品策劃成剛需產品,空氣凈化器并非剛需產品,所謂非剛性需求產品是指某些產品不需要購買也能解決問題或者不影響正常生活的,如空氣凈化器,雖然它的作用非常明顯,但因為它屬于錦上添花型而不是非用不可型產品。在此基礎上,廠家必然會積極塑造其剛需的形象,因為霧霾的大規模來襲正好使產品有了賣點。
營銷賣點突顯產業亂象
在不少專家和業內人士看來,這種營銷模式并非萬能,因為其存在一定虛假銷售可能。事實上,空氣凈化器和除霧霾并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對于室內 PM 2.5顆粒物的消除,空氣凈化器僅有輔助作用,實效與“99%去除率”相差甚遠,且由于目前國內并未出臺科學統一的檢測方法,對于產品的標準認定也未規范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