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入世貿組織后,伴隨經濟的一體化浪潮,全球制造業加速向中國大陸地區轉移已是大勢所趨,中國也將逐步發展成為世界級的制造業基地。近年來,我國已逐漸的發展成為世界先進的五金加工和出口大國,日用五金行業已經跨入了世界的前列。其中,我國的五金行業里有至少有70%為民營企業,擁有廣闊的市場和消費潛力,為中國五金行業發展的主力軍。
分析師認為, 盡管中國目前已成為世界上重要的五金制品大國。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這動蕩的國際經濟環境下,我國五金行業自主創新能力低下,品牌乏力,且在營銷管理、企業規模、資金實力等諸多方面與世界五金知名企業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若想真正立足還需努力。
人才是企業生存競爭力和創新的源泉。應積極納入人才,提高企業創新能力,規范企業管理模式,這對于企業產品成本的降低和中低檔產品質量的提升有著重要作用。此外在企業規模并不大的時候,將資金貿然投入多個領域是不明智的,分散的不是風險,是實力。企業應始終圍繞核心能力,不應遠離核心業務而貿然進入新產品。
我國五金生產企業中相當一部分以外貿出口為主,一些企業還采取先國外后國內的發展模式,盲目追求國外市場的強大購買力,豐厚利潤以及相對簡單的銷售模式,使不少企業喪失了創立品牌、提高研發能力、拓寬銷售渠道、培育銷售隊伍的好時機。而五金行業又對出口依賴性很強,當金融危機到來的時候,這一缺點十分致命,應該注重與國內市場。
專家認為,當前的發展形勢正在由國外市場轉向國內市場,只有穩拿國內市場,提高產品質量,才能更好的開拓國際市場。應注重于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加快新產品開發,將生產技術向集約化、柔性化、自動化、專業化以及生產配套網絡化等方向發展。打造自主品牌,樹立中國企業形象,五金行業依然潛力十足,未來發展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