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鐵行業的鐵礦石對外依存度為65%,而在日本、韓國,這兩大原料的對外依存度幾乎是100%,因此中、日、韓的鋼鐵行業在原料價格話語權上面臨著同樣的困境。”某研究中心研究部經理曾節勝表示。日前,在“2011亞洲鋼鐵論壇”上,與會的中日韓鋼鐵巨頭紛紛發出呼吁,建議中日韓三國鋼鐵企業應共同聯合,控制鐵礦石等原材料價格的快速上漲。不過,對于三方如何實現抱團合作,有關專家表示,目前尚未形成明確議案,況且日、韓鋼鐵行業更為先進,產業鏈十分完整,在具體合作上要達成共識需要磨合。
亞洲鐵礦石之困
國際鋼協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亞洲地區粗鋼產量為88119.7萬噸,中國、日本、印度、韓國的粗鋼產量均進入世界前十,亞洲板塊是不折不扣的“全球最大鋼鐵生產基地”,其粗鋼產量占據世界鋼鐵產量近三分之二。
但是亞洲巨大產量卻并沒有帶來相應的話語權,尤其是在鐵礦石、焦煤等原料上,普遍對澳大利亞、巴西等國的鐵礦石和焦煤等原料依存度很高,在國際價格談判中處于不利地位,并飽受高成本之苦。
據悉,以中國為例,2011年上半年,我國共進口鐵礦石33425萬噸,同比增加2497萬噸,增長8.1%,在鐵礦石進口量猛增的同時,進口鐵礦石采購價格出現了37.4%的同比漲幅。中國為購買上半年的鐵礦石共支付外匯537.77億美元,同比增加192.93億美元。曾節勝進一步分析,當前,日韓鋼鐵業面臨和中國一樣的困境。
日本特鋼俱樂部前會長安川彰吉表示,目前日本制造業面臨著幾大發展難題,即日元升值對鋼鐵行業的壓力、高額的法人稅、貿易自由化問題、僵硬的勞務限制問題、嚴格的二氧化碳排放標準以及核電事故所引發的電力供應緊張問題。盡管亞洲各國在鐵礦石和焦煤方面飽受成本之痛,但與此同時,亞洲各國鋼鐵行業之間的進出口貿易較為活躍。今年上半年,我國共進口鋼材803.31萬噸,其中從日本、韓國進口的鋼材量占進口總量的73%;同一時期,中國的鋼材出口量為2432.58萬噸,其中對韓國的出口量占總量的23.05%,為各出口國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