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地震頻發,也掀起了有關地震對于五金機電行業影響思考的熱潮。菲律賓坐落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因地殼板塊相互碰撞而地震頻發,火山活動也頗為活躍。1976年8月16日,一場里氏7.9級地震突襲菲律賓南部的莫羅灣并引發海嘯,導致至少5000人死亡。
當地時間26日1時15分,菲律賓北部三描禮士省發生里氏5.9級地震,地震持續10至30秒,該地區一些高樓有晃動。地震發生后,這一地區又發生了3次震級較小的地震,其中最高震級為里氏4級。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菲北部三描禮士省省會伊巴市西北方向13公里的海底,周邊多個城市,包括首都大馬尼拉地區均有震感。
智利是世界上最大的產銅國,其銅儲量和出口量都穩居世界第一,而且已探明蘊藏量達2億噸以上,占全球總儲量的34%,在全球銅礦開采和出口產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全球最大的銅礦就位于智利北部。不過,越是與世界聯系緊密,就越是容易受到世界的影響。北京時間2010年2月27日,智利發生了里氏8.8級特大地震,給當地造成了重大人員及財產損失。
受到國際市場影響,國內銅價也開始一路走高,給五金企業帶來了不小的成本壓力。”中國國際五金展(CIHS’10)組委會專家表示。“智利大地震對于國際銅價產生了巨大的影響。2月份,紐約商品交易所的期銅價格已經在連續攀高,國際銅價上漲了7.6%。
最明顯的就是今年我國珠三角地區遭遇了嚴重的“用工荒”,勞動力成本大幅攀升。但是東南亞地區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大量越南北部的非法移民涌入珠三角地區尋找工作機會,填補了勞動力缺口,在一定程度上又拉低了勞動力成本。全球地震頻發影響原材料成本之外,各種氣象災害也會影響到勞動力市場,導致五金企業的勞動力成本出現些許變化。
我國五金企業大部分是出口加工或OEM型企業,利用國內的勞動力資源,為國外企業加工、生產相關五金產品,再出口國際市場。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深入,現在的五金產業已經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全球產業”。五金制品主要是以鋼、鐵、銅、鋁等金屬為原料的,而目前我國的鐵礦石及有色金屬原材料均大量依賴進口。我國五金產業呈現出一個明顯的“進口、生產(加工)、出口”的產業形態,并成為國際五金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與世界原材料和產品銷售市場都有著密切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