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原材料和能源價格不斷上升,人工成本的持續增長,環保壓力日益加大,企業的利潤不斷降低,以及對房地產市場調控的壓力,不少陶瓷企業在擔憂,行業的出路何在?
其實,企業信心不足恰如一個著名的故事所指出的,船在動并非是船動,風動,而是心在動,中國強勁的經濟發展必然會支撐著房地產行業的健康和正常的發展,陶瓷行業一切問題的本質在于自身,只要企業充滿信心,做好自己的事,陶瓷行業充滿了前途。
企業專業化
面對陶瓷行業的各種壓力,首先就要通過分工來實現專業化,行業中出現的私拋廠其實就是專業化的一種現象。實際上,目前陶瓷廠的功能在國外是由很多專業廠來完成的,只有專業化才能做得精,才有余力去面對消費者對產品的多元化功能需求,以及對風格和情調多元化的心理需求。一旦各個環節的加工均由專業廠來完成,例如實現原料的標準化,將外墻磚,地磚,內墻磚又分成幾種不同的品質的要求,由專業原料廠提供,這樣的專業化必然帶來原料廠的規;,因而必將提高最終產品的質量并降低成本。
關注專業市場
分工專業化后,陶瓷廠就成了“總裝廠”,他可以像耐克和豐田一樣,研究細分市場的各種需求,并根據自身的特點確定企業的目標市場和定位。不少人會說,這只是理論,但是事實勝于雄辯,我們周圍就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例如,小企業“黑加白陶瓷”,成了馬賽克游泳池的專家,他還提出了國家泳池標準,整套泳池磚解決方案,由于該企業成了某個獨特市場的磚家,因此在短短幾年中,該企業迅速騰飛,業績令人刮目,他就是小眾化市場理論的得益者。
實在是廣東成功的原因,但也成了妨礙廣東再創輝煌的阻力,政策和行業的現實狀況令企業對陶瓷行業信心不足,其實在實現國家奔小康的進程中,陶瓷并不是一個沒落的產業,西班牙和意大利的經驗表明,他是個朝陽產業,高科技的傳統產業,是藝術性極強的文化產業,只要我們轉變思路,走專業化和專注專業市場的道路,我們就能找到一條新的發展模式,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