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水泥 工業正處于“由大變強”的關鍵時期,雖然總體上尚沒有完成“變強”的進程,但是對有些以水泥為主業的大型集團公司而言,其規模、技術、裝備、生產管理,以及營銷、財務、外貿、金融管理,加之企業與國際、國內資本市場的銜接、投融資能力及信譽度等方面已經具備或基本具備了向世界水泥10強 進軍的實力。大力推進向世界水泥10強進軍的步伐,必將為我國水泥工業的“由大變強,靠新出強”作出最關鍵的貢獻。
九正建材網對世界水泥10強的基本情況作一簡淺的分析,謹供水泥業界同仁參考。
1. 法國Lafarge集團公司
該集團公司成立于1833年,在世界上近70個國家和地區從事水泥等生產經營業務。2001年以首付38億歐元兼并了英國蘭圈水泥公司以后,立即由2000年的世界第二躍居為2001年的世界第一水泥生產商。其收購蘭圈公司年產近1000萬噸水泥生產能力的總價為74億歐元,余款將于2003年底以前付清。
該公司2001年的業績不錯,發展勢頭足。近年對亞太地區,特別是對中國的拓展十分關注。在我國有北京興發、都江堰、重慶等水泥廠。有關的收購兼并活動仍在進行之中。
該公司是世界水泥工業可持續發展行動計劃(AASD)的主要策劃與參與成員。2001年7月3日在法國巴黎公布了AASD的3年行動計劃與中長期規劃。Lafarge似有世界水泥工業領軍之勢。公司的整體形象與運行績效正處于上升階段。2002年上半年其EBITDA 利稅折攤前收益 同比增長40.8%,水泥銷售量同比增長3.8%。
2.瑞士Holcim公司
該公司原名Holderbank 成立于1912年,2001年初經重新整合以后才正式改名為Holcim。原Holderbank公司雄踞世界水泥第一生產商10余年,各方面具有較深厚的基礎。由于歐美市場近年不景氣,加之法國Lafarge的崛起,2001年Hocim退居世界第二。其經營業績也不盡如人意,已開始將投融資轉向亞洲。2002年績效已開始有所好轉。
Holcim公司是AASD的成員。目前在我國“金貓”和“華新”等水泥公司有一定股份。
3.墨西哥Cemex公司
該公司初建于1906年,到1990年前后發展成墨西哥最大的水泥 企業,開始向國外擴張,幾年之內就從一家內向型企業發展成為排名前列的外向型國際水泥生產商。2001年居世界第三位,發展勢頭看好。其擴展的地區除了就近的美國和南美,主要是東南亞和埃及,對中國的若干商談,已開始籌劃或進行之中。
Cemex公司也是AASD的成員。
4.德國Heidelberg水泥集團公司
該公司創建于1873年,其市場主要集中于德國和美國。近10年來向東歐、俄羅斯、烏克蘭等國有所擴展。2000年以前的若干年內經營績效呈上升趨勢,處于世界水泥10強 的第三。1999年并購了瑞典的Scancem水泥公司。2000~2001年,德美水泥市場大幅下滑,該公司緊急開發東歐及亞洲市場后,雖然水泥總銷量略有上升,但利潤水平卻明顯降低。今后擬加大向印度、印尼、菲律賓、中國的投融資力度,有望2003年后開始好轉。此外,Heidelberg集團也是AASD成員,在中國擁有廣東省世紀水泥公司30%的股份,還有一條增股擴建的6000噸/日生產線正在審批籌劃之中。
5.意大利Italcementi集團公司
該公司是意大利最大的水泥生產商,1990年以來一直是世界水泥10強之一。Italcementi公司主要市場過去多集中于歐盟和美國,因為較早地看到了經濟全球化的前景,搶得了向埃及、土耳其、摩洛哥、印度等國并購擴展的先機,使其在歐美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在其他地區獲得足夠的補償。該公司經營績效持續上升,發展勢頭看好,近期似有涉足中國市場的意向。Italcementi也是AASD的成員,2002年上半年EBITDA同比增長5.2%,下半年繼續看好。
6.日本Taiheiyo公司
該公司是1998年10月由“秩父”與另外兩大水泥公司合并而成,意欲同舟共濟,渡過日本經濟連年低靡的難關。鑒于國內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對外擴展資金緊缺,水泥產品國際競爭力下降,經營績效處于中下水平,采取的措施就是關閉一些技術裝備較落后的水泥廠,努力開拓中國和越南市場,發展勢頭尚難看好。由于日本曾連續享譽世界水泥強國有20年之久,盡管近年遇到波折,2001年Taiheiyo公司仍居世界水泥第六位,也是AASD成員,與韓國Ssongyoung水泥公司的部分合資聯營談判正在進行之中。
7.德國Dyckerhoff公司
該公司初建于1864年,系家族控股的水泥生產商,其市場主要集中于歐盟各國及波蘭、俄羅斯、烏克蘭。該公司從2000年起,經營績效下滑,所幸在東歐還保有一定的市場份額,使其銷售量不至銳減,2001年居世界水泥第七位。該公司今后的措施是厲行節約,適當集資東(歐)擴,寄希望于德國本土市場的回升,爭取轉機,或者尋求合作伙伴,實現合資聯營。
8.英國RMC 集團公司
該公司1930年在英國始于商品混凝土 ,1969年涉足水泥 業務,1980年更名為RMC 上市集團,使之更能發揮其產品多樣與地域較廣較分散的特點。現今,RMC 是世界最大的商品混凝土生產商,居世界第六位,集料生產在歐洲居首位。其水泥產量在澳大利亞、克羅地亞、拉脫維亞列第一位,在英國為第三位,在德國、波蘭為第四位,而且還是重要的水泥經銷商。因此,RMC 是一家具有相當活力的生產貿易公司。因其2001年水泥銷售量未正式公布,據歐洲水泥協會的統計核算,數量應接近1800萬噸,故將RMC 列為世界水泥第八位。RMC 2001年的經營績效并不能令股東滿意,其今后的主要策略仍然著眼于資本運作方面,力求減虧增盈。公司管理層預計2003年初開始有望給股東們較好的回報。
在資本構成方面,RMC實際上是一家美國控股的投資多元化的跨國公司,只是其總部設在英國而已。其主要的市場在美、英、法、德等經濟發達國家,目前還沒有向亞洲拓展的跡象。不過,若干年后如果我國的水泥大量銷往美國或歐洲的話,很有可能會與RMC 打交道。RMC 公司是AASD成員。
9.葡萄牙Cimpor公司
該公司是葡萄牙最大的水泥生產商,除在本國以外,還在巴西、埃及、西班牙和非洲經營著一些中型的水泥企業。因為其總體規模不太大,市場又比較分散,地域較廣,個別地區的供求變化對其經營績效的影響較小。公司管理層似乎比較謹慎,精打細算,加強設備維護,提高運轉率以彌補其熟料產量之不足。2003年新建的一條5000噸/日生產線將在埃及投產,未見其他大手筆。該公司總體上還是要爭取盡快增盈。
10.意大利Buzzi Uncem 公司
該公司是1999年由原有的意大利第二大水泥 公司Unicem和另一個家族控股的BUZZI 水泥公司合并而成。該公司目前在意大利水泥市場的占有率達20%,是該國最大的水泥出口商和第二大商品混凝土 生產商,水泥及混凝土制品在美國和墨西哥均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因發展理念與投資策略的遠見與魄力,在其他同行業公司多數績效下滑的情況下,該公司竟然在2000~2001年連續兩年實現績效上升的局面,2002年上半年EBITDA同比增長6.4%。
該公司已于2002年7月與德國Dyckerhoff公司達成了一項合資聯營協議,獲得Dyckerhoff公司原有50%生產能力的經營管理權和32%的控股權。這無疑是一項重大決策與舉措,將使這兩家公司在世界水泥10強 的排名位置互相對調。有關該合資聯營的法律文件及條款現在 2002.11.15 正在最后談判確認之中,尚未正式生效。Buzzi Unicem是一家值得我們關注的具有新型理念與構造的公司,或許有可供我國借鑒之處。據該公司高級管理層流露的信息表明,他們的中長期規劃實際上就是完全兼并Dyckerhoff公司,達到5000萬噸以上的水泥年生產能力,其發展態勢令人矚目。
最后一家是巴西Votorantim集團公司,這是一家生產經營水泥、有色金屬 、造紙、化工 、電力、農產品及金融服務的綜合性私人企業集團。該公司占有國內水泥市場42%的份額,是巴西最大的水泥生產商,2000年8月開始涉足國際市場,以7.2億美元購并了美國圣瑪麗水泥公司300萬噸的年生產能力。長久以來,該公司的發展主要依靠國內需求的拉動,經營績效屬一般水平,尚可維持緩慢增長之勢,只是近年意識到經濟全球化的趨向,才開始邁出了向美國與加拿大邊境地區拓展的步伐。
該公司2001年的水泥銷售量達1750萬噸,比Cimpor公司還多,但其中90%以上都是在本國消費的,加之巴西金融貨幣的動蕩,其財務方面的數字難以準確折算,客觀性與可比性較差,故歐洲水泥協會的統計資料將其列為“另冊”,作為世界水泥10強的一個附注。
2002年初國際上曾有一些統計數據稱,2001年全世界水泥產銷量為11億噸 除中國大陸以外 ,而上述11家水泥公司的產銷量為4.68億噸。筆者曾向他們提出質疑,為何將中國的6.2億噸水泥除外?答曰:“我們并無惡意要將如此一個大國除外,任何組織都沒有權利這樣做。我們實在是出于無奈,因為無法準確知曉這6億噸水泥中有多少是用古老的立窯生產出來的,又有多少立窯水泥是符合國際通用標準、真正可以稱之為水泥的。”筆者立即慎重地向其宣告:“中國生產的6.2億噸水泥全部已與國際通用標準接軌的、2001年4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的國家新標準GB175-1999、GB12958-1999和GB1344-1999對水泥質量的各項要求,是當之無愧的水泥。”之后國際統計數據就改稱為:2001年全世界水泥產銷量為17億噸,顯然補上了我國的產量。這是我國綜合國力增強與國際地位提高的結果。否則那些統計權威們有誰能理會一位中國的水泥工作者的慎重宣告。
上述11家水泥公司,除兩家南美和一家日本公司以外,其余8家均屬歐洲,這或許也是一種畸形。水泥工業正在由大變強的中國,應該在國際水泥10強中占有1~2席以上。這不是夢想,實際上已經是指日可待的現實了。
連續22年水泥產量穩居世界第一位的中國水泥工業,現今已有一部分水泥企業或集團具備了先強大起來的實力,時機完全成熟。國家在政策上應加大激勵力度,促進一部分有條件的水泥企業先強大起來。因為先強大起來的越多,則意味著落后的小立窯就消亡得越快。即使對那些先進的立窯企業也是一個強烈啟示,應該把眼光放遠一些。要知道,無論對立窯冠以多么“美妙動聽”的稱謂,立窯水泥企業的生存空間是越來越小的,這是立窯的本質所決定的客觀規律,不是哪一些“贊成派”或“反對派”的主觀意愿所能左右的。根據我國近年來大中型預分解窯迅猛發展的勢頭來看,以前我們所預計的“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現代立窯能與新型干法共存”的時期,除老少邊窮地區以外,可能大幅縮短。守著立窯小改小革非長久之計,發展大中型預分解窯才是鑄造強大水泥企業的明智務實的選擇。
目前,我國有的水泥集團已經較全面地達到世界水泥10強的各項水平。有的水泥集團在產銷量方面問題不大,但在外貿、金融、資本運作、投融資等方面尚需改進提高。對此,我們的水泥企業不必操之過急,目前最重要的是大力開發利用人力資源,培訓吸納高水平專業人才,特別是高層次全球化管理人才,打造一支具有高度責任感和事業心甚至愿為本企業的發展壯大而獻身的高級人才隊伍,是提高核心競爭力、發展企業文化的關鍵。因為我們不是為了進軍世界10強而進軍,其根本目標是為了把我國水泥工業“由大變強”,達到世界級的強大水平。屆時,中國水泥集團躋身世界水泥10強是水道渠成的事。每一家有志于為實現這一目標作出自己貢獻的水泥企業或集團,首先要把國內的事情做好,把企業做大做強,這是我們應對經濟全球化的基石,也是我們開拓國際業務、組建跨國公司的實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