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瀏覽網站,發現了一條很振奮人心的消息,那就是中國有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市場”。
作為最大的文明古國,中國在世界史上創造了無數傳奇瑰寶,但是在近代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的奢侈品生產無奈出地被定格在歷史的記憶中。
歷史和工藝是奢侈品的兩大核心要素,勞力士手表中科技元素的含量并不一定比現在的電子表高多少,但是數百年的生產歷史和精湛的手工工藝不是用貨幣就可以衡量的,購買勞力士并不是為它的計時功能付費,消費者要獲取的的是它的象征性價值甚至未來的收藏價值。
所以,中國要造世界級的“奢侈品”,一定要與中國的歷史文化和傳統優勢工藝相結合。
順著這樣的思路,“中國造”奢侈品的突破口在哪呢?瓷器、玉器、絲綢都是可以考慮的,因為這兩類產品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強項,其中凝聚了中華民族的超常智慧,也蘊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在這些產品上,中國有著其他國家不可比擬的“來源國”優勢。以“瓷器”為例,它的英文譯名是“china”,與“中國”的譯名一致,這也從側面反映了中國瓷器文化的深遠影響。
新中國成立以后,景德鎮和醴陵的陶瓷藝術家們在藝術陶瓷領域制作了大批具有高度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的作品,多次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生活及辦公用瓷和饋贈外國首腦的國禮國瓷,成為為人民大會堂、中南海、釣魚臺國賓館、聯合國大廈等制作高檔專用瓷器,被海內外名家追捧珍藏。
類似的陶瓷精品在中國其他瓷區也有,倘若操作得當,能夠打好叫響品牌,那么在世界奢侈品中占據一席之地也并非遙不可及。
物以稀為貴,稀缺性是使物品成為奢侈品的必要條件,那么這個“稀”字表現在什么地方呢?一是存市數量少,二是短期內難以批量制造。只有這樣,擁有者才會引以為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