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陶瓷企業用聯名上書的方式使得陶瓷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部分條款得以更改,但這卻引發了業內環保企業的爭議,認為更改后的標準過于寬松,有企業甚至到環保部投訴。
“新標準(部分指標)實際上比舊標準放松了2倍,非常寬松,全國環保行業都引發了較大的反響。”佛山一位環保企業總經理晏小林 (化名)對記者表示。
晏小林還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其中煙氣基準含氧量排放標準就從原來的8.65%降低到了18%,按每立方煙氣含500毫克氮氧化物計算,整個陶瓷行業全國有15000條窯爐生產線,窯爐部分可以直接排放,每年氮氧化物排放量達到21.6萬噸,而噴霧塔全國有5000個,稍稍治理也可以直接排放,每年氮氧化物排放量達到10.8萬噸,全年氮氧化物排放總量高達32.4萬噸。“如果按照舊標準,可以減少氮氧化物70%的排放,多達20萬噸。”
“在當前PM2.5數值居高不下、大氣污染嚴重的情況下,盡管珠三角地區相對比北京地區污染輕一些,但是氮氧化物總量是嚴重超標的,在這種大背景下,放寬排放標準,是不合理的。”暨南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副所長李明玉教授對記者表示。
“修改之后的標準確實放松了不少,按照舊標準,技術上也完全能夠達到要求,我們做的很多項目都成功驗收了。”湖南汨羅市景華環保設備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國良告訴記者,修改之后的標準,陶瓷企業投入肯定比之前大一部分,“一年營收1億元的陶瓷企業,一年投入300萬~500萬元的成本基本能達到標準,也是能承受的。”
“修改后的標準,對陶瓷企業達標還是有點難度,畢竟受房地產營銷,陶瓷企業市場環境不景氣,產品還沒賣出去,再進行固定資產投入,對企業來說有點雪上加霜。”中國陶瓷工業協會佛山辦事處主任藍衛兵稱,“尤其是中小企業日子都不好過,甚至一些企業繳納給協會的會員費用都要延期。”
“不能因為市場不景氣就不投入環保設備改造,就如不能因為人窮而去搶劫一樣。”晏小林透露,在標準修改之后,一些簽訂了環保設備購買訂單的陶瓷企業都紛紛撤單了,“因為不用投入改造也可以達標了。”
“這個標準也希望是暫時的,其他行業都很嚴格了,不可能給陶瓷行業單獨‘開綠燈’,陶瓷行業的污染量太大了,是污染大戶,這個標準不可能無限期寬限下去。”李明玉說。